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湖湘文化 查看内容

长沙是如何成为湖南省会的:先有“长沙”再有“湖南”

2018-3-21 09:49|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4185 |来自: 王者在线

摘要: 清代长沙城大西门附近模型。 西汉初期异姓诸侯王分封形势示意图。 长沙作为湖南的“第一城”,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相比之下,邻省的武汉地位就没有这么稳固,荆州曾 ...

                                                    清代长沙城大西门附近模型。

                                                         西汉初期异姓诸侯王分封形势示意图。

       长沙作为湖南的“第一城”,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相比之下,邻省的武汉地位就没有这么稳固,荆州曾经作为楚国的国都长达411年。清雍正二年,长沙真正成为具有“省会”意义的城市。少有人追究这样的问题,长沙是怎么成为湖南省会的,到底是什么因素成就了它无可撼动的地位?

       先有“长沙”,再有“湖南”

       长沙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是这样的:《逸周书》记载,周成王时期,各地进贡的物产中有所谓“长沙鳖”。

       长沙与湖南的关系,有点复杂。早在周初,便有长沙之名,而湖南的说法,则是在唐代晚期才出现。当时的长沙属楚国的黔中郡,那时的郡治,在湘西的沅陵,秦灭楚后,设洞庭郡,郡治在临湘县,就是今天的长沙城南,长沙从此走上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之路。

       长沙的身份在历史上变来变去,郡治、府治、国都、省会,各种角色都充当过,但是一直是如今湖南这片区域的老大。非常少见的是,一直到今天,长沙城址未变,2000多年前的道路甚至都与今天重合,这也是长沙能够长期保持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原因。

       下面,“辛追”老夫人出场了。

        秦之后,汉王朝建立,长沙国成为西汉诸侯国的一员。这个时期的长沙,所辖范围包括临湘、罗、连道、益阳、下隽、攸、酃、承阳、湘南、昭陵、茶陵、容陵、安成13县,基本上是除了湘西之外的湖南区域,可以说是现代湖南省的雏形。

         汉长沙国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废除,共存在209年,汉朝开国功臣吴芮被封为第一任长沙王。当时的长沙国,是西汉“异姓七国”之一,吴氏长沙国时期,为古代长沙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政治上始终不渝维护国家统一,是西汉王朝的忠实诸侯王国。刘邦所封八个异姓诸侯王,臧荼、韩信、英布等七个诸侯王全部消灭,唯独吴氏长沙国被留存下来。而辛追的老公利苍就是吴氏长沙国的丞相。从马王堆汉墓的奢华可以看出,当时长沙的社会经济发展已颇具规模,又承担了汉王朝在岭南地区藩屏的重任,在汉朝的地位举足轻重。

         湖南省参事室副主任、省文史馆副馆长李跃龙认为:湘江流域主要是中下游地区拓展加速,开始成为湖南的经济文化发展先进地区。特别是随着吴姓和刘姓长沙国的设立,长沙开始成为湖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三国时“长沙好米”之名已流传于北方和中原地区。

          历史进入唐朝后期,“湖南”这个词终于出现了。764年,当时的中央政府在衡州(今衡阳)置湖南观察使,“湖南”这个词终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其后,湖南的建置和版图一直在不停地跟随历史大潮变动,但长沙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基本没有被动摇,即使偶有变动,时间也非常短暂。

          接下来要划一下重点了,长沙曾经当过国都,当然是唯一的一次。

          927年,五代的后唐时期,马殷被册封为楚国王,南楚国正式成立。马殷“以潭州为长沙府”,潭州(长沙)第一次成为了真正的一国之都。马楚政权时候,由于马殷的经营,湖南成为全国的发达地区,潭州也以其富庶闻名。今天的马王街、开福寺、碧湘街、小瀛洲等十几个地方都与马楚有关,马楚政权修建了许多宫殿,碧湘街就是当年马楚豪华的碧湘宫所在地。

          长沙城真正拥有省级行政中心的地位,已是清朝。

          长期以来,两湖一体属于湖广行省,其最高长官长驻武昌,湖南行政级别较低,行使政务多有不便。直到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省设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于长沙,偏沅巡抚移驻长沙。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仍隶湖广)。两湖实行分治,湖南、湖北逐渐稳固了疆域划分,这是湖南也是长沙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长沙(府)城自此为湖南省会。

          今天的长沙市青少年宫是湖南巡抚衙门旧址,长沙市委市政府旧址所在地为过去的湖南布政使司衙门,而今长沙市公安局即是湖南按察使司衙门故地。这些政治、军事府衙驻长沙,长沙作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稳固了下来。

         那些曾经挑战过长沙的城市,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了

          长沙作为湖南省会,也是有挑战者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选择省会时,有各种不同意见。譬如有人就建议将岳阳作为湖南省会,理由是岳阳靠近长江,有发展水路运输的便利。这个建议没有被通过,主要原因就是洞庭湖作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变化不定。虽然岳阳地处长江之滨,的确比长沙有着更好的水路交通条件,但洞庭湖一旦外扩泛滥,岳阳城就有被洪水侵袭的危险。

         与岳阳的情况类似,常德和益阳也处于洞庭湖沿岸,洞庭湖的水患威胁,让它们不宜成为省会的首选。长沙虽然地处湘江流域尾闾,距离洞庭湖也不算远,但相比较而言,已经算是安全区域了。

          长沙绝佳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它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纵观整个湖南,经济中心线一直就在京广线沿线与洞庭湖平原之间。

          洞庭湖北岸平原面积虽然广大,但是低平的地势、广布的河泽、洞庭湖湖域的变化使这里难以具备稳定的定居条件,导致洞庭湖沿线城市发展规模受限。长沙的有利之处在于它地处平原与丘陵的过渡地带,一个绝佳的中间位置,既有发展空间,又保证了安全,而在这些通道上的省域范围内,其他地区要么位置相对封闭,要么开发较晚,要么就是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长沙因此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

          排除洞庭湖的影响,湘江流域的城市,还有株洲、衡阳、郴州,然而这些地方周边山脉纵横,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有限,而长沙所处的湘浏盆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着充足的城市发展空间,今天的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长沙的城市扩张规模,远远超出最初的预计却依然有着足够的可用地理空间。

          近代以来,铁路成了能否成为省会的重要因素。在孙中山对于国家的设想中,各省之省会均应成为铁路中心,路线将由此种重要之城市向各方分射而出,从每一省会出发之路线,将多至八九条不等。长沙的发展就符合省会城市的这种发展路径。

          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京广大通道全线贯通。这一南北大通道的出现彻底终结了以内陆水运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模式,新的以铁路为核心的经济模式开始了,京广铁路沿线的城市迅速崛起,长沙作为核心交通枢纽的发展优势更加明显,长沙在湖南的“首埠”地位,就在这种不断的强化中日益稳固,爆发出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