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盛世湘黔 城事热报 查看内容

邵阳“无妈乡”不仅是贫困那么简单

2015-8-10 11:44|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6954 |来自: 贵州商报综合报道

摘要: 几乎所有中国的孩子都会唱那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在湖南省邵阳县,竟有一个“无妈乡”!  这个名叫黄荆乡的地方,仅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中,就有132个孩子 ...

   

 几乎所有中国的孩子都会唱那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在湖南省邵阳县,竟有一个“无妈乡”!

  这个名叫黄荆乡的地方,仅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中,就有132个孩子处于“失母”状态— 除了母亲正常死亡,其中有116个孩子的母亲因为逃婚或改嫁离开了他们。

  这些“无妈”的孩子,身上的故事大同小异: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来。他们中很多人几乎已经记不得妈妈的样子,或者根本就没有印象。他们想找,却不知道妈妈在哪里。

  “妈妈”,这句世界上最温暖的称呼,在他们的世界里,成了一种不愿碰触的禁忌……

  对于黄荆乡“失母”现象的产生,人们普遍把根源归结于一点:当地的贫困是孩子失去母亲的一个重要原因,母爱的本能被贫困击溃。黄荆乡所在的邵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十九个贫困县之一。像其他贫困地区一样,在土地资源的贫瘠与打工潮的不断影响之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连年增加。

  然而,记者近日走进“无妈乡”才发现,驱使母亲出走的,绝不仅仅是贫困那么简单;该承担责任的,也绝不仅仅是那些母亲…

  妈妈走了,100多个孩子如野草长在乡间

  4月14日上午,黄荆乡青山完小走廊里,8岁的二年级学生军军站在记者面前。27摄氏度高温,他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热得满面通红,汗珠不停地从发际滚落。

  去年11月,军军的爸爸病逝,妈妈说要回贵州娘家,谁知,竟扔下他一去不回。季节变换,再没有人提醒他加减衣裳。更何况,这件咖啡色的羽绒服是他最体面的穿着,是一位爱心人士送给他的。

  军军说,热倒不是特别难受,最难受的是饿肚子。“饿得厉害的时候,我最想妈妈,可是想她也是空想,肚子更饿了。”

  而五年级的志明清楚地记得,7年前的那个中午,妈妈走前给他煎了个鸡蛋,交代6岁的他“照看好家,别让小偷偷了东西”。

  

   志明的家坐落在一个山坡上,屋子里破破烂烂。记者反复打量着这个女主人离开前交代儿子小心看管的家,没有发现任何一件价值超过50元的东西。

  但其实,在11岁的汪斌和小杰眼里,军军和志明是值得羡慕的:“他们的妈妈把他们带到七八岁才走呢!”要知道,汪斌出生不到1岁,他的云南籍妈妈就丢下他和3岁的姐姐走了。而小杰的妈妈走的时候,他才8个月。他们从三四岁起就自己照顾自己,并开始帮家里干活。他俩告诉记者,对于妈妈,他们完全不记得长什么样子。

  “我日后也会忘掉妈妈长什么样子。”13岁的小贵在一旁难过地插话。他的妈妈是四川人,6年前的一个午后,家里的牛不见了,妈妈说去找牛,就再也没回来。妈妈走后,小贵把妈妈仅有的一张照片藏在枕头底下,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干完家务,他都要拿出来看一会儿再睡觉。照片上,妈妈穿着红衬衫,笑得很亲切。

  “昨天晚上,我再也找不到照片。爸爸说他烧了。”说到这里,小贵的眼圈红了。

  这5个孩子的现状,不过是黄荆乡116个“失母儿童”生活的缩影。据介绍,由于贫困,黄荆乡不少男子只能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方找妻子,但这些女子被娶回来后,由于忍受不了贫困等原因,又纷纷“狠心”抛下孩子出走。

  青山完小是“失母儿童”最多的学校,校长刘向阳告诉记者,他们学校2010年合并附近几所村小学,400多学生来自7个村,其中78%是留守儿童。全乡131名“失母儿童”中,他们学校占了83人。这两年从数字上看,该校“失母儿童”减少到40多人,原因是有10多名“失母儿童”被爱心人士领走代养,有10多名升入初中。事实上,出走又回来的妈妈没有几个。

  被迫吞苦果,年幼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母亲的出走,留下重重后患,结成一枚枚苦涩的果子,而首当其冲被迫吞下苦果的,正是这些失去母亲和母爱的无辜的孩子。

  13岁的阿森是个非常沉默的孩子,穿着许久没换洗过的衣裤和鞋子,记者怎样努力也得不到他一句完整的回答。但小贵谈起照片的话题时,一直抑郁寡欢的阿森顿时活跃起来,他第一次用记者听得见的声音说:“妈妈的照片,我有!”

  记者提出去他家看看,阿森开心地一路飞奔着在前面领路。回到家,他从抽屉里取出两张照片往记者眼前一举,“喏,这就是妈妈抱着小时候的我。”阿森的妈妈也是贵州人,丢下他和姐姐走了7年。抱着照片蹲在大门口,想起妈妈,他的神色很快又黯淡下来,怔怔地望着远方,又不再回答记者的问话。

  和阿森一样,孤独、内向、自卑、没有安全感,是这些“失母儿童”的共性。

  而这样的共性往往带来下一个让人担忧的共性:缺乏上进心。刘向阳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多数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而考上大学的,目前一个也没有。

  逃学、破罐子破摔的孩子不少。4月14日上午,记者前往毛铺村王新的家中采访时,他父亲正在骂他,原来,13岁的儿子又没去上学。

  在白马村口,记者遇到了漂亮的女孩潘玲玲。母亲走了7年音讯杳无,她根本无心读书,勉强念了一年初中就辍学了。问她不上学做什么,她回答,准备嫁人,过几天就跟着男朋友出去。

  没有母亲,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面临巨大缺失。记者采访了近20名“失母儿童”,只有3个孩子表示在家里没有挨过打。而对于男孩子来说,粗暴的打骂教育几乎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特别是有一些父亲,把对妻子出走的怨恨发泄到孩子身上,动辄就打。阿森说,妈妈走后,爸爸经常打他。记者前往采访的头一天,因为他挖土不够深,就挨了爸爸三记耳光。

  而一些孩子的爷爷奶奶,管教起孩子也不得法。已念初二的李江左手臂上,至今留着一道数寸长的疤痕,他说那是奶奶用刀砍的。3年前,他因为顽皮,把邻居家未成熟的西瓜用棍子捅穿了20多个,邻居来告状,奶奶气坏了,为了教训他,就砍了他一刀。还有些孩子甚至走上歪路,打架斗殴、小偷小摸……

  这一切,令“失母儿童”内心更加焦灼、更加渴望母爱。14岁的李萍是一名初二学生。她给记者看了一篇《我要妈妈》的作文:“妈妈,自从你离开,我的心里就打了一个结、留了一道痕;我心中的结只有你才打得开,我心中的痕只有你才抚得平。妈妈我恨你,但我更爱你!你知道吗?现在我对你的爱早就超过了我的恨。妈妈你在哪里?我想见你,我要你回到我身边来,我要妈妈!”

  该担责的,绝不仅仅是“出走妈妈”

  对于黄荆乡“失母”现象的产生,人们普遍把根源归结于一点: 穷是罪魁祸首,母爱的本能被贫困击溃、被经济大潮淹没。

  黄荆乡的确自然条件恶劣,最早关注“失母儿童”的邵阳市科技局党组成员、邵阳县原副县长李军告诉记者,这里石漠化非常严重。黄荆乡是全县最缺水的乡镇,许多村子连喝水都困难。2013年,11个村子靠政府用洒水车送水过年。尽管这几年修建了3个饮水工程,但今年春节,仍有两个村子靠送水过节,很多村子根本种不了水稻,这是造成黄荆乡极度贫困的根源。

  这样的土地究竟收成差到什么程度呢?念初一的冬梅告诉记者,母亲走了10年,父亲患有精神病也跑了,为了养活她和弟弟,爷爷奶奶种了10亩玉米,可是土地太贫瘠,一年的收成也就仅仅能折合2000元。

  毋庸讳言,出走的妈妈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不了穷而不负责任地逃离了。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驱使她们出走的,绝不仅仅是贫困;该承担责任的,也绝不仅仅是这些当母亲的人。

  贫穷之外,家庭暴力也是她们不得不逃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志明伤心地告诉记者,妈妈在家的时候,经常被爸爸“狠狠地揍”。7年前的一天,妈妈不小心打破一个碗,爸爸暴跳如雷,操起一根木棒从后背朝妈妈砸下去,妈妈倒在地上半天动弹不得,6岁的他去扶妈妈,妈妈抱着他不敢哭出声,没过多久,妈妈就走了。

  志明对记者说:“我希望妈妈能回来,我现在长大了,能保护她。”虽然,事实上,爸爸现在还经常打他,他连自己也保护不了。

  让记者震惊的是,小贵、阿森等多个“失母儿童”都说,妈妈在时,爸爸经常打妈妈,一点小事就打,看不顺眼也打。妈妈走了,爸爸的拳脚施展到了他们身上。

  多名知情人告诉记者:这些“失母儿童”大多都有一个懒父亲。嫁了这样的男人,生活能看到什么希望?

  更让记者吃惊的是,这些出走的妈妈,不少是被人贩子卖到黄荆乡的。小贵的妈妈是他爸爸花3000元买来的,军军的妈妈先后被卖过几次。买来的妈妈不在少数,大多是人贩子从云贵川等更贫穷的地区拐卖过来的……

  综合新华社 、《中国妇女报》报道

  治懒反家暴任重道远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黄荆乡“失母儿童”的不幸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各级妇联组织捐款捐物,县里各单位工作人员和没妈的孩子扶贫结对疏解孩子的“亲情饥渴”,各地爱心人士同样带来关怀。各级政府为改变黄荆乡穷困面貌也下了大力,水泥路通到了黄荆乡,自来水通到了黄荆乡……

  这一切,都让100多个“失母儿童”感到了温暖。

  帮扶治穷虽已初见成效,但要想真正留住妈妈,让黄荆乡的孩子们拥有一个完整的家,专家指出,必须在治懒、反家暴、打击拐卖妇女等方面完善制度、政策。

  “只 有 留 得 住 妈 妈 的 心 ,才能真的留得住妈妈 。”正如一个孩子悄悄地对记者说的这句心里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