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功绩 彪炳千秋——浅谈毛主席在红军长征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9周年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各地革命老区时,发表了“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的重要讲话。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9周年,回顾毛主席为中华民族无私奉献、毕生奋斗的光辉历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讲话,感念毛主席和他领导的红军在长征中的艰辛岁月,特作此文,以志纪念。 第一、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由于中央执行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党和红军蒙受了巨大损失,毛泽东同志因此深受其害。从1931年始,他先后被撤销了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等职务。红军长征前,毛译东同志已失去了军队的所有 领导职务,党内仅保留了一个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职务。在中国革命的前景黯然,个人政治生涯备受打击、蒙受冤屈的至暗时 刻,毛泽东同志为了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决定,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千辛万苦的漫漫长征,充分体现了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坦荡胸襟和高尚风范,同时也为党和红军将来在长征中反败为胜注入了最重要的因素和干部保障。 第二、“湘江战役”之后,“遵义会议”之前,中共中央先后举行了关乎中国革命前途的系列重要会议,即“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当掌握红军指挥权的李德、博古顽固地坚持中央红军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时,毛泽东同志坚决反对,他指出,蒋介石的40万军队已在湘西布好了口袋阵,中央红军前去湘西无异于羊入虎口。他先在“通道会议”上提出了中央红军应西进贵州的正确主张,又在 “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上力主中央红军转进黔北、攻打遵义的作战方针。由于毛泽东同志的坚持和中央政治局大多数同志的赞同,他的主张形成了中央决议,中国革命避免了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致命性重创,毛泽东同志挫败了蒋介石妄图将中央红军在湘西聚而围歼的阴谋。 第三、“遵义会议”之前,由于全党执行了王明的“左倾” 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党的有生力量遭受重大损失,白区党的力量损失达百分之百,苏区党的力量损失达百分之九十。李德、 博古的错误指挥,导致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失去了最重要的中央苏区战略基地,被迫长征。长征伊始,又因李德、博古的错误指挥,一场“湘江战役”,造成中央红军主力从8万多人骤减至3万多人,遭受了红军建军以来的最大损失。党和红军已退无可退、濒临绝境。在中国 共产党前进的方向最迷茫、最彷徨的时候,在中国革命的命运最危急、最关键的时候,在中央红军处境最险恶、最艰辛的时候,在中华民族所承受的灾难最深重、最痛苦的时候,在对敌3军事斗争形势最严酷、最紧迫的时候。在党内斗争情况最胶着、最激烈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怀着救民于水火的博大情怀和扶大 厦于将倾的雄伟气魄,在关乎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上,毅然决然地将拯救全党全军全民族的崇高使命抗在了自己 肩上,力挽狂澜,使中国革命这辆即将堕入万丈深渊的战车重 新驶上正确的道路,中华民族因此而避免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党和红军才有了逆天改命的最宝贵机会。 第四、毛主席无愧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唯一扭转乾坤之人, 仅从长征时期国共两党的军事实力对比,便可作此结论。倚仗英美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集团两大势力的支持,蒋介石纠集各系军阀组成的国民党军队有数百万之众,且大部配置现代化装备,神似一支精锐之师。反观中央红军,因经过长征初期“湘江战役”的战损,全军元气大伤,仅余3万多人,且装备简陋,毛泽东同志接手队伍时,已是一支疲惫之师。然而,正是这样一支看似疲惫之师,经红军统帅毛泽东的神奇之手,那支中央苏区反“围剿”四战四胜的王者之师,实现了满血复活!毛泽东用他集古今兵法之大成、而又超越古今兵法的军事韬略,向世界演绎了一幕幕冠盖古今的军事奇迹:“四渡赤水”的妙到毫巅,“巧渡金沙江”的神勇果决,“大渡河战役”的惊天雷霆,“过雪山草地”的艰苦卓绝,“激战腊子口”的智夺天险,“直罗镇战役”的捣敌巢穴。红军统帅毛泽东率领他的队伍,愈战愈勇、一路高歌,将危如累卵的中华民族的命运实现了逆转翻盘。而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却疲于奔命,屡战屡败。长征途中,国共两党的系列战役,昭告了世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有毛泽东这样一个战无不胜的军事战略大师,同时也剥去了蒋介石这个假军事家的华丽外衣。 第五、面对复杂纷纭的党内斗争局面,毛泽东同志胸有丘壑,处变不惊,化危为机,从容应对。在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倒行逆施作斗争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解决问题,一是全局观,坚持全党全军要团结、不能分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上陕北建立战略根据地,这是全局、大局,必须立场 坚定不动摇。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对张国焘操纵红四方面军搞分裂的行径作坚决斗争,另一方面向被张国焘蒙弊的广大红四方面军官兵作细至入微的思想工作,把红四方面军团结在党的旗帜之下,与其他兄弟部队共同完成党的伟大事业。正是由于毛泽东同志在应对张国焘分裂事件中的范本式处置,党和红军避免了因内讧而可能出现的灭顶之灾,四大红军主力在陕北实现大会师,实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大转移。 毛主席领导的那支“扬帆沧海、立马昆仑”的红军队伍的传奇历史已距我们今天八十多年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源于斯,感于斯。我们星光满载,更需初心不改,行远自迩,踔厉奋发。 作者:刘越楼(盛世湘黔网特约专栏作者,红色文化学者、传播者) 2022年12月20日 一审:轻罗晓扇 二审:三楚肖静 三审:江南野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