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湖湘文化 查看内容

您所不知道的梅山与梅山文化

2020-3-15 17:28| 发布者: cnxqw| 查看: 78834 |来自: 生活在洞市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梅山文化的概念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并逐渐成形,这一时期梅山文化研究有几个代表性事件: 一是新化、安化、冷水江等地的文化馆干部从民间文学角度切入,撰写了梅山文化研究论文,并于19 ...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梅山文化的概念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并逐渐成形,这一时期梅山文化研究有几个代表性事件:

      一是新化、安化、冷水江等地的文化馆干部从民间文学角度切入,撰写了梅山文化研究论文,并于1989年8月在长江文化研讨会上宣读,《人民日报》(海外版)予以报道,引起了海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

      二是法国国家科学院东南亚暨华南人类研究所原所长雅克·勒穆瓦纳在图卢兹地区发现旅居法国瑶人流传的手抄本经《又到逰梅山三十六洞念》后,追寻到湘中梅山;

       三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胡起望于1991年发表《论瑶传道教》,认为“梅山文化可称为梅山教或瑶传道教”。

      随后,首届和第二届中国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相继于1995年和1997年举办。马铁鹰的《梅山文化概论》、郭兆祥的《中国梅山文化》集这一时期成果之大成。

中元节梅山地区烧包钱风俗

《中国社会科学报》报道

作者:特约记者杨理胜

      梅山是湖南中部一片将近6万平方公里的地域。然而这个规模巨大的区域共同体见诸史籍却晚至宋代,其考古遗存也是少之又少。湖南中部缘何会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一块如此大的“桃源之地”,而在其后漫长的岁月里鲜为人知?带着种种疑问,本报记者深入梅山腹地,探寻历史背后的真相。

       古“梅山”堙没千年终得确认

       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大主流。在荆楚文化中有一个重要支流——梅山文化,长期被人忽视,默默无闻。1981年6月,湘、鄂、豫、皖四省联合成立了“楚文化研究会”,古梅山地区的文化因为这个历史机缘逐渐被世人关注,并进入学者视野。

      寻得桃源好避秦:梅山文化沉积区最终形成

       秦人因为战略原因放弃的梅山地区,本时期一定会成为楚人逋逃的渊薮。秦人攻陷长沙,沿湘水南下酃城之后,逃难的楚人定有相当部分沿涟水西进,前往资水中游。从境遇上来说,这是楚人的不幸,然而,却是梅山地区的大幸。

        特殊地理环境造就文化信息沉积

       就地理环境而言,梅山地区左近沅水,右邻湘水,囊括了资水中下游。梅山先民在这里耕田而食,凿井而饮,过着古朴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游子和亡命天涯的远人也把这里当做天堂。

        宋人“开梅”的前与后

       章惇在梅山北部地区行动的同时,转运判官蔡烨也在梅山南部地区不遗余力地奔走。他带回的《梅山峒全图》让宋神宗高兴不已,想委以“开梅”重任,但王安石更信任章惇,神宗无奈之下只得把蔡烨擢升为转运副使,协助章惇分管招纳事宜。

        角色转换与“湖南”成型

      “湖南”首次称省是在1277年到1281年,即“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省治驻潭州(长沙)之时,时段与张虎抗元几相终始。李志勇以为,这一巧合决非偶然,当是张虎领导的此次斗争,在湖湘大地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严重威胁到了元朝的统治,官方才迫不得已为之。

        涅槃·重生

       目前,我国的梅山文化研究尚未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同来自法国、美国、韩国的研究者相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然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梅山文化研究会同古梅山峒区的人们一样,赢得属于自己的涅槃与重生。

        天下流连师有名:梅山教、蚩尤与师公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弘扬先进文化与保持文化多样性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在现代化、全球化以及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下,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挑战,在强势文化与时尚文化的猛烈冲击下,彝族同胞面临传统文化缺失的危险,这是我们应当正视的问题。

      从梅山文化到梅山学

      自古以来,就有梅山当地学者对梅山文化进行记录、整理,一些其他地域的文化名士也曾关注梅山文化。然而,从文化理论角度来看,对梅山文化进行成规模和系统的研究,则是近20多年的事。

中元节梅山地区烧包钱风俗

梅山地域考

作者:周探科

      摘要:梅山首先是一个历史地理名词,主要出现在唐末宋初的170余年的史籍中,它的地域范围就是雪峰山东麓北段的上、下梅山。梅山也是一个对大西南广大少数民族影响深远的文化符号,梅山文化的发生地也是瑶族、土家族等族群起源生息之地,梅山文化区域覆盖了湘西、湘南、大西南甚至整个长江以南的广阔区域,但是,其核心区域在湘中梅山。

关键词: 梅山 文化 地域

      “梅山地域”是梅山文化的几个基本概念之一,对此,一些早期的研究者已经有过一些初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主要从深研文献资料入手,澄清一些认识,对梅山地域这一概念作一个更为完整、科学的界定。

     《宋史·西南溪峒诸蛮传》中,专门有一段记述“梅山峒蛮”的文字,研究者一般把它称做《梅山峒蛮传》。它开篇就说:“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意思是一个叫“梅山蛮”的民族,长期占据了一块土地,政治上不归中原王朝管辖,经济上不与内地交通,文化上不与汉人交流,是一个化外之地、国中之国。这块土地就叫做“梅山”。这些蛮人所占据的梅山,它的地理位置是:“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1〕494宋代的潭州,州治在今天的长沙,管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长沙、宁乡、浏阳、益阳、株洲、醴陵、湘潭、湘乡等市县,和梅山接壤的是益阳、宁乡、湘乡三县①。邵州管辖的范围和今天的邵阳市差不多,治所就在今天的邵阳市。鼎州就是今天的常德市,当时有武陵、桃源二县②和梅山接壤。澧州的治所在今天的澧县,本来和梅山不接界,但建炎(1127——1130)以后,鼎州升格为鼎澧镇抚使,所以《宋史》把鼎澧放在一起说。宋初辰州的治所在今天的沅陵。当时,潭州、邵州、鼎州属于宋王朝的辖地,潭州和邵州离梅山蛮的势力比较近,经常受到梅山蛮的攻击。鼎州离得远,只有边界地区偶尔受到骚扰。辰州属于羁糜州,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由舒姓、向姓等土酋大姓统治,在梅山蛮强盛时,也曾不止一次受到梅山蛮攻击,他们原来占有的土地被梅山蛮侵占了不少。这个范围就很清楚了,梅山就是位于潭、邵、辰、鼎四州之间的一块“飞地”,当时为梅山蛮所占据。具体说起来,它的东边和潭州的益阳、宁乡、湘乡三县接壤,南边和邵州的邵阳县接壤,西边和辰州的沅陵、溆浦二县接壤,北边和鼎州的武陵、桃源二县接壤。夹在这四州八县当中的这块地域,显然就是熙宁五年(1072)章惇开梅山所设置的新化、安化二县。“诏以山地置新化县”〔1〕494一语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山地”在这里应该不是指一般的山地,而是特指梅山地。

       因此,梅山的地理坐标,简单地讲就是“潭邵之间”或“潭、邵、辰、鼎之间”;具体说来,它东界宁乡,东南界湘乡,东南、南和西南都界邵阳,西界溆浦,西北界溆浦、沅陵,北界桃源、武陵,东北界益阳。

       熙宁五年(1072年),章惇开梅山,“不持寸刃得千里”⑵,梅山回归中央政权。这“千里”梅山的地理边界,《宋史》有一个“四至”的明确的描述:“于是檄谕开梅山,蛮瑶争辟道路以待。得其地,东起宁乡司徒岭,西抵邵阳白沙寨,北界益阳四里河,南止湘乡佛子岭。”〔1〕

      司徒岭在安化与宁乡接界的地方,是梅山的东大门。宋朝曾经在梅山东部与宁乡接界的司徒岭设立军事据点进行防守⑶。司徒岭以东,从地形看是大片的平原,与梅山的山地地形区别很大。四里河在梅山东北,是安化与益阳的界河,也是雪峰山区与洞庭湖区的界限⑷。在今天桃江境内有一个泗里河镇。

      梅山地区的白沙寨不止一个,978年在安化县境内设置的五寨,其中就有一个白沙寨,在今天安化的西部边界。邵阳有三个白沙寨,一在新宁县白沙镇,一在隆回县司门前镇,一在武冈市山塘寨③。从地理位置分析,三个白沙寨中,作为梅山最西的边界,新宁白沙镇的可能性最小,而作为梅山文化与五溪文化交汇处的隆回司门前镇的可能性最大。一方面新宁县的白沙镇在邵阳的南部,离梅山的南部边界很远,如果梅山的边界到了新宁白沙镇,那么大半个邵阳都要算作梅山的地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新宁白沙镇的位置比较靠东,在它西边还有广阔的地域肯定是梅山的范围。武冈山塘寨也在邵阳以南。

       湘乡的佛子岭这一地名今天已无法考证。据《湖南通志》记载,醴陵县南八里有一个佛子岭。醴陵虽然在宋时属湘乡,但在湘乡的最东边。而梅山的东部边界,明确是在司徒岭——伏口的连线一带,是梅山最东边的界限,司徒岭以东肯定不是梅山的地域范围。而醴陵的佛子岭距司徒岭有数百里之遥,当然不可能是梅山的南部边界点。梅山的南部边界点,应该在梅山和邵州、湘乡交界的地方,龙山一带的可能性比较大。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四至”并不是整个梅山的四至,而是当时苏氏梅山蛮实际控制区域的四至。梅山的整个地域范围,要大于当时梅山蛮的实际控制区域。譬如,四里河以北的一部分原梅山地域,开梅山前便可能已经纳入到王朝版图④。梅山的完整地域,就是“诏以山地置新化县”的“山地”,即梅山之地。1072年,宋朝廷以新开的全部梅山地“置新化县”。第二年,才以下梅山的兰田、资江、东平、丰乐、常安五地分置安化县⑤。所以,梅山的地域,指的就是北宋开梅山时所设置的新化、安化二县.

       新化、安化建县以后,有过几次大的调整。主要的有:一、元明二代,在新化原有的隆回、大阳、石马、永宁、龙潭五乡中,划龙潭乡入溆浦,隆回乡及永宁乡部分地入邵阳。二、1951年,新化第八区的坪上等16个乡,第九区的龙溪铺等全部12个乡,第四区的田心等4个乡共450平方公里面积划归新邵县管辖。

       1969年——1975年,新化县所辖的冷水江、矿山2镇和渣渡、禾青、毛易等11个公社共453平方公里面积划出来,第二次成立冷水江市。四、1951年,安化划出第三、第四两区(包括桥头河、七星街、栗山等乡,即开梅山所置四乡中的丰乐乡)、蓝田镇(开梅山所置四乡中的常安乡)和第一区的伏口、温塘、久泽、泽塘4乡,归新建的蓝田县(今涟源市)。

      所以,在今天的政区图上,梅山的地理区域包括新化、冷水江、安化的全部,涟源的北部(原安化部分)、新邵、隆回、溆浦的一部(原新化部分),总面积约12000平方公里。它的位置在雪峰山东麓北段,资水的中、上游。

      建县以前,梅山是没有任何行政区划的,只有“上梅山、下梅山”的称谓。“潭、邵间所谓上下梅山,其地千里,马氏以来,瑶人据之,号莫瑶。”⑸。 “所谓上下梅山”,就是说,当时有“上梅山、下梅山”这个说法,但不是两座山名,是两块地域名称。光绪《湖南通志》说,新化是上梅山,安化是下梅山。之所以把新化叫上梅山,安化叫下梅山,是因为雪峰山的关系。雪峰山是湖南境内重要的山脉,山脉主体位于湖南中部和西部,处于西部沅江与资水间,为资江与沅水的分水岭。雪峰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南起湖南与广西边境,与八十里大南山相接,南段山势陡峻。北止洞庭湖滨,北段被资水穿切后,渐降为丘陵。它的西侧是湘西丘陵,东侧为湘中丘陵。梅山在雪峰山的东麓北段,新化在南,地势较高,再往南也大都是险峻的高山;安化在北,地势相对较低,再往北就是平原地区,进入洞庭湖区。在当时居于平原地区的益阳、湘乡人眼里,自然安化是“下梅山”,新化是“上梅山”。

       宋初的梅山,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与梅山相邻的南江地区,16个溪峒州中,只有三个州的人口上了千户,其余的不足百户⑹484。章惇开梅山,“籍其民,得主、客户万四千八百九户,万九千八十九丁” 〔1〕494。成书于1080年的《元丰九域志》,新化、安化二县的等级都是“望县”。宋代4000户以上的叫“望县”,新、安二县加起来,也应该是一万户左右。以此推算,在当时这块广阔的土地上,人口大概不足10万。这不足10万的人口如果平均分布在12000平方公里的梅山,每平方公里只有6、7个人。所以,当时的梅山蛮族群多半是一个“大分散、小集中”的局面。根据有限的史料,我们可以推测梅山蛮的人口和势力当时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地方。

      一、是今安化东部以梅城为中心的扶蛮峒。梅城一带向来是梅山蛮的一个根据地,梅山蛮常常从这里出发进犯长沙。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翟守素大败扶蛮,梅王扶汉阳战死。然后朝廷下令,禁止蛮民与汉民交通,禁其地不得耕牧。其保障措施是“立五寨”。这五寨是:首溪寨(今桃江县筑金坝附近)、白沙寨(《读史方舆纪要》和光绪《湖南通志》都说在梅城西北百二十里,应该是安化西部的辰山一带。)⑥七星寨(今涟源七星街)、蜉蝣寨(今新化油溪,与安化浮青接界)、梅子口(梅城西五里)。这五寨基本上都在宋时的安化县境,中间所包围着的地域,就是扶氏蛮王扶汉阳的大本营,这就是史籍所说的“环戌以兵”。后来继梅王扶汉阳兴起的苏氏蛮瑶首领,也把这里作为一个重要的据点。所以,1072年章惇开梅山,首先便是从大瑶洞东边的沩山进兵。

       二、是新化县西南的板苍诸峒。今新化县城西南四十华里有板山、苍溪山。它位于新化与隆回交界的洋溪、罗洪、鸭田一带。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代理潭州钤辖石曦曾领兵“平梅山板仓诸峒蛮寇,俘馘数千人。”⑦可见是上梅山梅山蛮的一处重要巢穴。章惇开梅山,曾经过离板苍峒不远的石槽山,并写有《石槽山》诗(诗见同治《新化县志》“舆地四”)。该山位于原新化大阳乡石槽村,现为冷水江最南的三尖镇。章惇领兵到达这一带,很有可能就是那时板苍峒依然是梅山蛮瑶的一个重要中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