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盛世湘黔 湘黔头条 查看内容

选准产业 在绿水青山间“种出”金山银山

2018-3-30 09:41|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4630 |来自: 多彩贵州网

摘要: 编者按  当前,贵州省正大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省委主要领导发出号令: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施工队长”职责,牢牢把握好贵州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 ...

编者按

  当前,贵州省正大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省委主要领导发出号令: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施工队长”职责,牢牢把握好贵州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即选择产业、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筹措资金、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是全省上下农业产业革命具体实践的“方法论”和“关键招”。今天(3月29日)起,多彩贵州网推出系列主题报道,围绕“八要素”逐一分解,解读全省运用“八要素”,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绩亮点。

本网记者 熊 莺

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贵州正掀起一场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卢迪 摄)

  

  2000年以前,贵州铜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是不能温饱的穷山村。村民们靠种玉米、红薯,喂点猪、养点鸡养家糊口。“吃饭靠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挣点零花钱。”一个年头下来,吃不饱也饿不死,一旦谁家有个娶妻生子的,日子就格外拮据。年轻人生怕娶不到媳妇都邀约到广东打工,田土也慢慢荒了。

  像大屯村这样靠种植玉米的村在贵州还有很多,祖祖辈辈种玉米、种土豆、种水稻,尤其是旱地种玉米多。可是,玉米的比较效益很低。一亩收益只有600元左右。

  不仅如此,每一株玉米每天耗水量是2.5L。“就像一个抽水机。”六盘水市市长李刚这样形容种植玉米对贵州——这一典型喀斯特地貌的省份——生态的破坏。

  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需要改变。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决战脱贫攻坚的贵州,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如火如荼,以此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为打好这场硬仗,贵州省委进一步提出:要牢牢把握好贵州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

产业兴旺,关系到贵州280万贫困人口,还关系到全省2000万农民奔小康的根本目标。

  

  “八要素”首提“产业选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兴旺。“八要素”,首提“产业选择”。这不仅关系到贵州280万贫困人口,还关系到全省2000万农民奔小康的根本目标。

  2018年全国两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在贵州,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如火如荼,以此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团组开放日活动现场,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贵州为什么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

  “因为,贵州还有280万贫困农民需要脱贫,有2000万农民需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小康路。现在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间紧迫。没有产业发展,就难以如期脱贫、全面小康,也难以实现乡村振兴。”孙志刚如是回答。

  那么,如何取得这场革命的胜利?靠传统的、常规的办法来抓农业结构调整,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带有革命性的举措来促使全面变革。

  贵州作出了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决定。

阳春三月,春茶采摘正当时。在贵州铜仁石阡县龙塘镇的大屯村,“茶”正在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宝”。

  

  不种玉米,种什么?

  还是大屯村,周绍军当上了村主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动村民种茶。

  海拔高、云雾深,很多年前就有专家说,这是种植茶叶的宝地。周绍军对老支书坚决地说:“不搞好茶叶我就不当这个村主任!”

  村里一位老党员指着以前600亩的老茶园对周绍军说:“茶叶虽好,却不能变宝,茶叶能当饭吃吗?”

  “我要用事实证明,我们的‘茶’能变成‘宝’。”周绍军一股子狠劲,带着村干部在废弃的老茶园先干起来。5个村干部,起早摸黑,全身心投入茶园的种植和管理中,并在农科院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管理茶园,把原本因长期受重粮食轻茶叶的思维影响,已经荒弃的茶树全部救活,茶园生机勃勃,郁郁葱葱,茶叶通过国家认证,甚至还达到了欧盟标准,收益随之而来。

  这一下,村民们心动了,慢慢地开始参与进来。到2017年,全村已有茶园2230亩,基本实现人均一亩茶;全村15个村民组890户3256人通过发展茶叶,人均收入超过了9000元。

  如今,大屯村从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民们过上了以前想象不到的好日子。

  产业选择就是把玉米等低效传统产品调下来,把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等附加值高的绿色优质产品调上去。简单来说,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将“为吃而生产”转变到“为卖而生产”上来,才能让农民的“钱袋子”持续增加,脱贫致富。

因地制宜选择猕猴桃等特色种植业,六盘水告别“黑色”的煤都,摇身变为“绿色”的凉都。(胡小柳 摄)

  

  产业选择,怎么选?

  “一些地方种植的经济作物,特色与优势并不明显,技术支撑不足,缺乏比较优势,市场潜在风险较大,产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够。”关于产业选择,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金小麒提醒,在结构调整中,要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长短结合,增强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民收益。

  要因地制宜,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围绕“优、特、俏、赚”作文章,不盲目跟风,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既要上规模,也要有特色,进而创品牌。

  在六盘水这个97%以上是山地、土地破碎的地方,要调整产业结构,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经济作物非常关键。“我们不拿自己的短处去搏别人的长处,我们要走产业化、差异化。这些年六盘水找到了自己的路子:种植猕猴桃、刺梨、早春茶。”六盘水市市长李刚说,“现在,我们一亩猕猴桃可以赚2万,一亩刺梨可以赚4000元,一亩茶叶可以赚1800元。”

  相比一亩只有600元收益的玉米,哪一个更有“性价比”,显而易见。

  “以前,六盘水是‘煤都’。现在在盘州娘娘山,一个煤炭老板都种了几万亩刺梨。我相信,随着农村发生的变化,在不久的将来,‘农村是让城市向往的地方’一定会实现。”盘州市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激动地说。

  贵州越来越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这是贵州的誓言。

  “来一场乡村振兴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这是贵州的实践。

  产业选择,这是第一步。转变思想,选对路子,让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风行天下,让贵州农民尽快富起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