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财富湘黔 产业园区 查看内容

为什么明前茶特别贵?

2018-3-27 01:14|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8800

摘要: 为什么明前茶特别贵? 什么是明前茶?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 ...

为什么明前茶特别贵?

什么是明前茶?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明前茶可能几千一斤,过了清明价格一下子就下来了,是因为刚刚发芽的茶叶的品质甩出后来的茶叶几百条街呢?还是因为物以稀为贵,炒作的呢?

     近些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整个社会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热情有增无减,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增加,而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自然而然的引起了人们的持续关注。饮茶也逐渐成为社会精英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他们有时间有实力在茶叶、茶艺、茶道上追求完美和独特,并藉此彰显自己的格调与品味。明前茶,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备受追捧。

其实在古代,明前茶是皇家的要求,它要赶在清明节前送到帝都,供天子祭祀,然后分享于皇室和近臣。

明前茶主要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不存在明前茶。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茶又叫都匀细毛尖、白毛尖,产于贵州南部的都匀市。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都匀产出“鱼钩茶”、“雀舌茶”已列为“贡品”进献朝廷。它以优美的外形,独特的风格列为中国名茶珍品之一。畅销各地,远近争购,惜产少耳。一九八二年评为全国名茶。茶香飘万里,吸引着中外来客。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巴拿马赛会曾得优质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都匀毛尖茶生产历史悠久,迄今已五百多年。早在明代就列为上贡之佳品,深受明崇祯皇帝所喜爱,曾赐名为"鱼钩茶"。都匀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镣绕,土壤肥沃,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尤其是主产都匀毛尖茶的团山、大定两乡,茶树多生于峡谷溪涧两旁,有苍翠欲滴的常绿针叶与阔叶乔木为其夭然屏障,形成空气湿润与多慢射光的优良环境,因而茶树生长健壮,持嫩期长。明朝御史张鹤楼曾游览茶区,并作诗云:"云镇山头,远看轻云密布,茶香蝶舞,似如翠竹苍松"。生长在自然环境幽美的本地团叶茶树品种,充分表现出芽叶茸毛多、肥厚柔嫩、发芽早、持嫩性强的特性,其鲜叶内含物丰富,为创造都匀毛尖奠定基础。
都匀毛尖采用“清明”前后数天内刚长出的一叶或二叶未展开的叶片,要求叶片细小短薄,嫩绿匀齐。嫩度和长度超标准的,受病虫害的和色紫的都不能用来制作毛尖茶。都匀毛尖茶 经过高温杀青、低温揉捻、搓团提毫、及时焙干等四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都匀毛尖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著称。成品毛尖茶芽尖细呈条索状,白毫特多,色泽鲜绿,品质润秀,香气清嫩,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在国内外市场有盛誉。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我国茶叶界著名老前辈庄晚芳教授曾吟诗赞美:"雪芬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怡攻关灵!

明前茶是什么?

很多爱好喝茶的人认为,“明前茶”,指的是清明前所采摘的春茶,时间是三月中旬到每年的清明前;还有“雨前茶”,指的则是谷雨前所采摘的春茶,是每年的清明到谷雨之间的这段时间。不过这样的认识并不准确。

中国产茶区域的分布,根据气候差异可分为西南茶区(云南、贵州、四川)、华南茶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江北茶区(河南、山西、山东、皖北、苏北、鄂北等)和江南茶区(浙江、江西、苏南、皖南、鄂南等)。其中江南茶区年产茶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3。

因为地域差别,各地茶叶上市时间也不一样。上市最早的是华南茶区的海南,在1月中下旬,新茶就已经上市了。然后,由南往北陆续开始采制新茶。

四川由于独特的盆地气候,成都、雅安茶区每年春节前后也能采制新茶。

江南茶区要比华南、西南茶区偏北,气温回升慢,早春绿茶一般要等到清明前后才开始采摘,而这些茶区也正是中国主要的绿茶产区,家喻户晓的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就产于这些茶区。所以,现在习惯说的“明前茶”指的就是这些茶区的早春茶。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内,就算不上明前茶了。并且,明前茶的主要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不存在明前茶。
饮茶从唐代大规模流行,并形成了很多规则,包括器物都有了严格规定,这被看作享受茶、享受生活的开始。

历朝历代的明前茶都那么贵吗?

魏晋时期,饮茶开始兴盛,不过那时并没有春茶的概念,甚至采茶的时间也是在初秋。这与当时的喝茶方式直接相关,当时的茶还要与其它调味品一起煮,当时有人把饮茶称为“水厄”(厄,困苦、艰难)。

当时的人把茶作为一种药汤,相信它不仅能治疗身体疾病,还能达到养生的作用。伴随着魏晋时期玄学的兴起,茶还被赋予了“性俭”的符号,“俭”并不仅仅是因为节俭,更重要的是约束、限制自身的意思。

后来,信奉佛教的齐武帝为了防止后人用奢侈的方式祭祀自己,便把日常生活中的茶、酒和日常饭菜作为祭品。从此开始,茶成为了国家祭祀中不可缺少的祭品,也为明前茶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到了唐代,皇家要举行隆重的清明祭和清明宴,朝廷还设立贡茶制度,在顾渚(位于浙江湖州)设贡茶院专制贡茶,并且规定第一批贡茶要赶上清明祭祖大典,也就是在清明前送到东都洛阳和京城长安。

宋代的贡茶沿袭唐制,但却把贡培中心转移到建安北苑(福建建瓯)。因为北宋正值历史上的寒冷期,太湖冬天冰封,顾渚贡焙采造的贡茶,不一定能及时在清明前如数贡到。

清明贡茶制度直接影响到了普通人的生活,唐代文人吕温在一次上巳饮宴活动中就用茶代替了酒,并写了一篇《三月三日茶宴序》。经过唐宋帝王和文人的追捧,明前茶成为好茶的代名词。

在这样的氛围中,清明成为茶叶生产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明前茶的地位因为皇家祭祀而迅速上升。

到了明代,由于制茶工艺以及品饮方式的变化,以芽头为主的明前茶品饮起来,滋味未免有些淡薄。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雨前茶才是人们品茶的首选。明朝茶人、学者许次纾在《茶疏》中写道:“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写道:“茶以清香妙,太新则味未全也。”在他看来,明前茶并不是最好的,但是出于祭祀需要,还是贡明前茶。民间也受此影响,清代江西有一首采茶歌,其词曰:“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可知所采也是雨前茶。

明前茶不仅要求汤绿,味鲜,香气馥郁,而且还要求形美,最好选用玻璃杯冲泡。

明前茶贵的有没有道理?

明前茶能卖这么贵,还是有一定理由的:

一、物以稀为贵。清明前,江南茶区的气温普遍较低,通常茶树在春分时才开始发芽,在清明前开始采茶,只有差不多10天左右的时间。由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很少。

通常一个非常娴熟的采茶工,一天也只能采半斤鲜叶,而4斤鲜叶才能做1斤干茶。最后在经过筛选、精制,每斤干茶,其芽头通常在60000个以上。物以稀为贵,明前茶的价值就这样体现出来了。

二、营养物丰富。在江南茶区,茶树冬季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在漫长的冬季,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另外,这一时期的茶叶其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含量高,叶绿素含量也高,尤其是叶绿素A含量较高,因此制成的绿茶色泽绿润,冲泡后如朵朵兰花或片片竹叶,视觉观赏效果好。

明前茶由于芽叶细嫩,香气物质和氨基酸成分较高,而苦涩为主的茶多酚含量不高,所以喝起来鲜爽可口,但并不耐泡。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气温已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但不是所有的绿茶都是明前好,现在的顾渚紫笋,采茶的时间最好是在清明后谷雨前,而像六安瓜片这种要开面才能采的品种,要谷雨后小满前最好。太平猴魁也是要到谷雨后,一芽三叶初展最好。

其实,饮茶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平常的心态,一种真诚面对自我的心境,基于此,名品和孤品并非是最好的选择,而质量有保证的好茶叶才是更多茶人的安心首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