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旅游 景区推荐 查看内容

醉美侗乡,通道皇都欢迎您!侗乡儿女等您来!

2017-6-5 17:03| 发布者: cnxqw| 查看: 57275 |原作者: 且听风吟|来自: 盛世湘黔网

摘要: 盛世湘黔网讯:皇都侗文化村位于通道县黄土乡,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由头寨、尾寨、盘寨、新寨组成,距县城双江镇10公里。这里有原汁原味,古色古香、丰富多彩的侗族民俗文化。淳朴而质厚! 相传古夜郎国王从这里经 ...

   盛世湘黔网讯: 皇都侗文化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黄土乡,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由头寨、尾寨、盘寨、新寨组成,距县城双江镇10公里。这里有原汁原味,古色古香、丰富多彩的侗族民俗文化。淳朴而质厚!

相传古夜郎国王从这里经过,为美丽风光和浓郁民风陶醉,许言在此建都,“皇都”一名遂得。这里有被称为侗族建筑“三宝”的鼓楼、凉亭、群众文艺活动活跃,有“侗戏之乡”的美誉。

国家4A级景区,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百里侗文化长廊。中心地带的黄土乡,距县城10公里,为纯侗族聚居,占地2.9万亩,总人口2250人,共230户。


景观: 头寨、尾寨、盘寨、新寨。

1995年作为民俗景点开发对外经营,是集侗民俗文化、游览、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2010年由通道皇都民俗旅游开发责任公司接管,该公司共有工作人员30人,在公司接管期间,实现了与村民签署了皇都侗文化村旅游资源开发、经营的协议,进一步理顺的旅游管理机制建设。

全县投入3.5亿元,完成了皇都侗文化村4A级景区升级改造、万佛山主峰景区设施建设,对双青、靖通等公路进行了改造,启动了万佛山总大门、百里侗文化长廊总大门建设和芋头古侗寨二期修缮工程、坪坦侗寨整体改造工程以及“碧水、青山、蓝天”工程。目前,已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乡镇12个、休闲农业示范村15个、休闲农业企业28家,皇都普修桥、芋头古侗寨还分别入选中国8个经典村落景观、中国15个景观村落。

皇都侗族文化村位于通道县境内,位于山区丘陵地带。四季温暖湿润。气候宜人。冬暖夏凉。[1]


位于通道县黄土乡,距县城双江镇10公里。

   皇都盛产鱼腥草,红衫树木。山林野生林芝。松树等珍贵民间种草药材。

     皇都侗族文化独特而完整,侗族建筑结构巧妙、工艺精湛,风雨桥、凉亭、寨门、吊脚楼堪称建筑文化之精华;侗族服饰、侗帕、彩带、绣包等精美绝伦;侗族歌舞特色浓郁、情调激扬,讲款、哆耶、舞芦笙、唱侗戏备受青睐,侗族大歌震撼海内外,名扬世界;侗族体育刚健优美,斗牛、摔交场面壮观,打高脚、抢花炮荡秋千比劲斗勇,惊险刺激:侗族饮食别具风味,酸鱼、腌肉助食健胃,油茶、苦酒醇香可口,合拢宴不分远近,不论亲疏,不限人数共聚一席;侗族民俗千奇百样,古朴纯雅。赶山,狩猎见者有份的生产习俗,三年上五年下、不落夫家的婚嫁习俗,穿不离银、食不离酸的生活习惯,行歌。集众议款的村寨传统,祭萨敬神、封寨祛邪的信仰原始神秘,引人探究。


     侗家的腌鱼、腌肉、油茶、苦酒久负盛名。这里的侗民擅长手工艺,以侗锦、挑花手帕、刺绣最为有名,侗锦为少数民族著名的织锦之一。

      该文化村被誉为“道不搭遗,夜不闭户”的省级文明村寨,侗家人特别热情好客,给客人喝上一杯“拦门酒”,吃上一顿“合龙饭”是他们表示欢迎和友谊的传统习俗。夜幕降临,鼓楼里铿锵的琵琶,寨巷里悠悠的侗笛,吊脚楼里动听的侗族歌声,重阳楼里引人入胜的故事,构成一幅侗族文化的生动画面,令人陶醉,使人流连忘返。

 走进位于皇都侗族文化村的湖南侗锦博物馆,还没上二楼,就听到织机传来声声响。51岁的粟田梅坐在织机前,双手拿着织梭,操作如行云流水。12岁开始跟妈妈学织锦,不到16岁就掌握了一般女孩十八九岁才会的技艺,2008年侗锦制作技艺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粟田梅也在第二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公元6到9世纪在今侗族居住地的专管少数民族的州对所辖地区称“峒”或“溪洞”。这是管理少数民族的行政单位,并加以编号。现在该地区的一些村寨仍叫“洞”。此名慢慢变成对他们的称呼,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侗族”。截止1990年侗族人口总数为251.401万人。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区。


【侗族文化产业基地】——侗族文化产业第一传媒和分享平台!

即可了解全部侗族头条资讯和有深度的侗族文化先关观点和评论!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两方言区,但差异不大。现在多数人能说汉语,有的地方完全说汉语。侗族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但没推行起来,现在基本通用汉语。


信仰多神,崇拜祖先,特别崇拜女性祖先“萨母”,各寨都建有“萨母祠”或神坛供奉她。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相信灵魂不死。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基督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侗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称。侗族大歌、芦笛舞、侗戏、斗牛会是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侗族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前有行歌坐月,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男女青年交往自由,女青年以来的访的男青年多为荣。男青年去时,每人都手提一个灯笼,晚上谁家的灯笼挂的多,说明谁家的女儿出众,其父母也很得意。过节时,男女青年唱对歌表示爱情。男人穿对襟或右衽无劣谔衣,包大头巾;妇女穿大襟无领上衣,穿百摺裙,束腰带和绑腿,包头帕,留长辫。以大米为主食,山区多吃糯米。好饮酒,嗜好酸辣味。打油茶、鱼生、腌鱼为自食和待客的上等佳肴。多数地区的侗族过春节,也有的地区在十月或十一月择日“过侗年”。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为祭牛节,节日让牛休息,供以鲜草、糯米饭等食品。吃新节多在七月,届时以新米和鱼祭祖,预祝丰收。老人去世,男子须剃发。无论男女,均要汲水沐尸,而后装束打扮,含口银,忌铜铁附身。丧期孝事忌荤吃素,实行土葬。经济方面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也有一些林业,所产杉木非常有名。民间工艺较为发达,鼓楼和风雨桥是独具民族风格的建筑物。新中国成立后,与苗族联合建立1个自治州,单独建立了3个自治县,与苗、瑶、壮族联合建立1个各族自治县。

侗族共有2,962,911人(2000年人口普查[1]),为中国第12大民族。侗族世居地分布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黔湘桂鄂四省交汇区域。贵州为侗族人口第一大省份,有侗族1,628,568人,占侗族人口的55.01%,占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的12.21%,占全省人口的4.62%,侗族是次于汉、苗与布依族列贵州第四大民族。湖南为侗族人口第二大省份,有侗族842,123人,占侗族人口的28.45%,占湖南少数民族人口的13.14%,占全省人口的1.33%,是次于汉、土家与苗族列湖南第四大民族。广西为侗族人口第三大省份,有侗族303,139人,占侗族人口的10.24%,占广西少数民族人口的1.80%,占全省人口的0.69%,次于汉、壮、瑶与苗族列广西第五大民族。湖北为侗族人口第四大省份,有侗族69,947人,占侗族人口的2.36%,占湖北少数民族人口的2.69%,占湖北全省人口的0.12%,次于汉、土家、苗与回族列湖北第五大民族。在其余地区,因工作就业或婚姻迁徙,侗族以杂居为主。广东、浙江,侗族人口均超过1万人;在江苏等13个省份,侗族人口均在1千人以上,其余各省均有侗族人分布。

侗族饮食没什么禁忌,品种丰富,甚至包括一些昆虫、蚕蛹。


侗家菜腌制食品特别多,包括各种腌酸菜、腌肉、腌鱼。另有独特的米酒,口味不凶,但据说喝多了容易摔跟头。米酒多由当地产糯米或玉米酿造,度数不是特别高,但经常混合蜂蜜、冰糖等,口感甜,容易喝多、喝醉上头。喝醉后容易快速入睡,长时间不醒。

侗族人的服装多用自制的「侗布」制成,色调以青、蓝、白、紫为主。边远山区的男子多穿右衽无领的短衣,或右衽无领短衣,包大头巾,有的头留顶发。妇女装束各地稍有差异,上身有大襟无领无扣上衣,也有的衣长至膝,下穿百褶裙或管裤,多束腰带、绑裹腿,衣襟、衣滚等出秀有花纹。妇女多梳盘发包头,喜爱佩戴银等饰品。

侗族人的节日各地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


外嘿:农历正月

架桥节:农历二月初二

新婚节:十月的第一个卯日,常有数十对男女青年在这一天成婚,贵州省剑河县的小广、化敖等地还保留着这个风俗。


侗族有三大国宝——鼓楼、花桥和大歌。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有侗寨必有鼓楼。鼓楼模仿杉树形状建 造,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因为楼上置鼓得名,是侗族人民遇到重大事件击鼓聚众、议事的会堂,平时是村民社交娱乐和节日聚会的场所。侗族的文化与鼓楼密不可分,重大的活动都在鼓楼里举行,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和精华,因此,侗族文化又叫鼓楼文化。风雨桥的建设即利于交通、休息避雨、会友、观赏江面风景,同时可美化侗寨环境,所以,风雨桥又叫花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