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金黔文化 查看内容

87版《红楼梦》的“经典”地位是如此修炼而成的

2017-5-27 16:30|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7246 |来自: 中华网

摘要: 87版《红楼梦》之所以会成为这么多年来的经典之作,有来自该电视剧本身制作上的原因,也有《红楼梦》原著本身的影响力在,当然时代的造就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   《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 ...

87版《红楼梦》之所以会成为这么多年来的经典之作,有来自该电视剧本身制作上的原因,也有《红楼梦》原著本身的影响力在,当然时代的造就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

  《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大家对《红楼梦》都有感情,但提到钱就都不吭声了。”这是87版《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在谈到筹备87版《红楼梦》30周年纪念活动和音乐会的情况时发出的感慨。

  87版《红楼梦》自1987年开播至今已有30年,重播了千余次,不时会被学校老师拿来做教学的辅助视频资料,其经典地位可见一斑。在今年3月初,欧阳奋强在媒体上发布了关于纪念87版《红楼梦》开播30周年活动的相关信息,希望采用众筹的形式来为此次纪念活动筹集所需资金。在众筹过程中,欧阳奋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才发出了上面的感慨。

  87版《红楼梦》经历时代和大众考验,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87版《红楼梦》之所以会成为这么多年来的经典之作,有来自该电视剧本身制作上的原因,也有《红楼梦》原著本身的影响力在,当然时代的造就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

  87版《红楼梦》剧照

  精雕细琢不见斧凿

  上世纪80年代,投入到影视剧拍摄的资金极其有限,各种拍摄条件也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以王扶林导演为首的所有剧组成员对每个细节都是精雕细琢,精良之作之中却难寻一丝斧凿之痕。87版《红楼梦》被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称赞为“首尾全龙第一部”。

  剧组成员精雕细琢的具体情况可以从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民俗指导邓云乡先生的一本《红楼梦忆》中看出个八九不离十来。邓云乡先生在该书中回忆了拍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在谈到演员的服装设计时,他这样记述到:

  临上火车前,我特地约了胡文彬兄和服装设计师史延芹同志和司机同志,在新侨饭店吃了顿便饭。因为我住在圆明园,他们都在城里。我在京期间,一直没有很好叙谈过。想在这里一边吃饭,一边好好谈谈。再有这里离火车站近,吃完饭正好上车。就是说一举数得。

  大家谈论的中心,集中在服装设计上。我想《红楼梦》中的人物造型,服装是一个大问题。纱的、单的、夹的、棉的、皮的、家常的、出客的、喜庆的、办丧事穿的、有品位的、没有品位的、主子的、奴才的、绸的、缎的、镶边的、刺绣的、绎丝的……名目繁多,数不胜数。而《红楼梦》又是一部不标明故事朝代的书(写书时代虽然明确,而故事中却对此点十分隐晦),在服装描写上,也明显地看出其用心。写王爷服装“白管缨银翅王帽”,全是犁园妆束;写有品位的,则是“按品大妆”,一笔带过;只有写到姑娘们、丫头们这群女孩子的服妆。才十分细致,衣裙楚楚,代表了作者当时生活中的服装。

  《红楼梦》电视剧在历史背景上,要求的明清之间,服装设计便按此要求制作。总的是突破戏剧框框,作出“活生生”的服装,要生活化、要美、要华丽,能够显示出《红楼梦》的风格。

  读了邓云乡先生的这部分记述中,也就无怪乎即使是过了30年,我们重温这部电视剧,也不会感到演员的服装有多么落伍与老套了。在服装设计与选择上,87版《红楼梦》丝毫不逊于近30年后的新版《红楼梦》。

  演员培训,服装设计,道具制作,取景拍摄,……87版《红楼梦》剧组的成员们就这样一步步走了过来,一点点铸就起了这部经典之作。

  《红楼梦》原著的魅力无限

  原著的文化IP号召力

  87版《红楼梦》坐上经典的“宝座”与《红楼梦》原著本身的影响力是有着剪不断的联系的。用现在的话说来,那就是87版《红楼梦》在有意无意中抓住了“文化IP”这个关键因素。

  87版《红楼梦》将经典名著《红楼梦》经过改编后搬上电视荧幕,不管其制作质量如何,这件事本身在当年来看就是一件重大的文化事件,可以在民众中迅速引起关注,带来一大批追随者。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

  ——《红楼梦·葬花吟(节选)》

  《红楼梦》是这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这样的高度评价对于一部文学作品来说可谓凤毛麟角。以至后来形成了一个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派——红学。研究《红楼梦》成为严肃专门的学问,始自胡适在1921年所写考证《红楼梦》的文章。从此,《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与清代考据学,与民初的整理国故汇合起来。至今红学研究已汗牛充栋。

  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水浒传》里面比较多的是叛乱、义气等,年轻人气盛,读了那些好汉的事迹,容易心生反叛,不服管束。《三国演义》里比较多的用到权术与谋略,老年人经历丰富,老于事故,看了三国之后,更加心领神会,如果把权谋用在生活中会增加不稳定困素;《西游记》里讲的是四个和尚的事情,佛教禁人欲,男的看了之后,容易受到人物影响,只顾翻山越岭,不看路边风景。《红楼梦》里描写女性的故事较多,而且多以悲剧结束,女性多愁善感,心思细密,容易受到里面人物影响,心怀悲悯,不利于身心健康。

  所谓“哪有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正是有了这些“俗话”的引诱,民众,特别是青年男女抱着“偷食禁果”的窃喜开始将一本本《红楼梦》在手与手之间进行传递。

  以上种种都说明了87版《红楼梦》的上映与成为经典之作有着坚实的文化基础和观众基础。

  87版《红楼梦》剧照

  87版《红楼梦》上映赶上了好时候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提到这中国的“四大名著”,不光中国人,就是稍微有点中国缘的老外也不会感到陌生。知道是一回事,深入了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即便是在当今的中国,通读过这四部书的人不会很多。早年间,普通民众对于这些名著的认识大多来自评书、民间戏曲、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些《红楼梦》里的经典章回要么通过评书人的讲述,要么采用地方戏曲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关于《西游记》、《水浒传》的流传形式可就更加多样化了。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电视在中国广大地区的出现,特别是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本土的电视剧、电影的拍摄出现了一个小的高潮。这个小高潮的出现迎合了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后,开始对精神文化生活产生强烈的渴望,如饥似渴地从各个渠道获得尽可能多的文化知识和娱乐方式。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四大名著”的电视剧版开始陆续开拍,并被搬上电视机的荧幕。1987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已经播出11集的《西游记》续拍了剩下的剧集。这一年,另一部电视剧《红楼梦》历经2年研讨、2年筹备、3年拍摄,终于拍摄完成并于当年5月2日在央视首播。《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上映则会在稍晚的1994年和1998年完成。

  这一系列电视剧的陆续上映基本上在中国大陆完成了“四大名著”的普及性教育。与原著比起来,电视剧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动和改编,但无可置疑的是,这些电视剧使得为数众多的中国人在脑海里对“四大名著”有了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

  不论后来的新投拍的与“四大名著”有关的电视剧的质量如何,所谓先入为主,老版的这一套电视剧在普通民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记是深刻而无法轻易抹除的。不管是“时代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事”,老版的电视剧版的“四大名著”与几代中国人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同样也正是这一部分人群目前构成了当前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社会发展及其观点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力。

  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

  经过三十年的风雨,87版《红楼梦》的剧组成员也都有了别样的际遇。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于2007年正式出家,2007年因病在深圳去世;薛蟠的扮演者陈洪海2016你因病住院,并进行了心脏搭桥手术;欧阳奋强在经常投身于《红楼梦》文化的传播工作的同时,本职工作是影视导演;……

  这时候,一场纪念97版《红楼梦》上映30周年的活动似乎变得顺理成章起来。根据当初的众筹安排,6月17日当天,上午将举行300人规模左右的重聚活动,晚上则举办《红楼梦》的3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午的聚会将聚集100余位原《红楼梦》剧组的演职人员,并特别设计了演员们向幕后工作人员致敬的环节。晚上的纪念音乐会则将以《红楼梦》中出现的乐曲为主,作曲家王立平将重现剧中的13首原曲,而主题曲的原唱者陈力也将时隔多年后首次登台重唱,部分演员也将在现场有演唱环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