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盛世湘黔 湘黔头条 查看内容

西北汉子张博学钟情贵州侗乡 种药材绿化荒山

2017-5-18 15:52|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6378 |来自: 人民之声报道

摘要: 2015年2月13日,李总理深入贵州黎平县蒲洞村慰问群众时,视察了当地的一片中药材基地。这个基地就是西北汉子张博学开发的。   现年52岁的张博学出生在陕西,后到湖南发展,几年前他来到侗乡黎平,因与之“一见钟情 ...

       2015年2月13日,李总理深入贵州黎平县蒲洞村慰问群众时,视察了当地的一片中药材基地。这个基地就是西北汉子张博学开发的。

  现年52岁的张博学出生在陕西,后到湖南发展,几年前他来到侗乡黎平,因与之“一见钟情”,便将自己打拼多年积蓄的财富投入到了这片热土上。

(董事长张博学(右一)在博览会上向游客介绍专利产品春秋和茶的功效。)

  与侗乡“一见钟情”

  经朋友介绍,张博学走进黔东南考察。他去了很多个县市,包括州府凯里,但最终选中的是黎平蒲洞村的一座荒坡。

  “这里民风淳朴,山水风光好,空气质量好,适合进行中药材开发。”张博学说,第一次踏入这片土地,他就喜欢上了它,可谓一见钟情。2011年10月,张博学的基地正式开工建设。

  日前,记者走进了张博学的基地。该基地有1000多亩,已开发800多亩,耗资已达800万,它由很多个山头组成,每个山头上都种植有药材。“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坡,张老板来开发后,披上了绿装。”蒲洞村村支书杨昌发说。

  据了解,最初张博学在山头上种植了20多种药材,后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陆续淘汰了一些,现在基地里只留下了黄精、百合、玉竹、核桃以及天麻。

  笔者在基地看到,有很多当地村民在他的基地里除草。一位除草的农妇说,以前,开春后他们都要外出打工,现在就在家门口干活,每天有80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小。

  据了解,张博学的基地,每年仅是除草的开销,就在50万元左右。像这种就业的机会,他都要留给当地的村民。

(图为当地农民杨琼英在药材基地干活,在地头领到工钱后,数钱的快感、愉悦。)

  侗乡开发种药材 不欠农民一分钱

  5月17日,西北汉子张博学来到黎平县德凤街道蒲洞村大坳山药材基地,将4月份的3万多元发到杨琼英、吴开芳等12个农民的手中。这是张博学的第64次为农民工发钱。每个月到发钱的时候,张博学都要走到田间地头亲手将工钱发到他们的手中,从不拖欠,六年累计发放工钱达300多万元。六年来,张博学建设的蒲洞中药材基地,长期带动当地60多名留守妇女,在药材基地打工,有力促进就业,精准脱贫。

  “三高”让他想开发保健品

  张博学出生于中医世家,对中医十分热爱。青少年时代,他报考了当地的医学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98年,33岁的张博学离开陕西老家,外出到湖南闯荡。

  到湖南后,他从事药品销售。“这个工作,需要跟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张博学说,其间,他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现在的人生病的比健康的还要多,“三高”、颈椎病等成了困扰人们的顽疾,大部分人的身体因此处于亚健康状态。

  让张博学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他与湖南一所高校体育系的系主任交谈,对方从事体育运动多年,曾获全国短跑冠军,但他却说,自己常年饱受痛风折磨。

  “以前我以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是坐办公室的人,不料运动员也如此。”张博学说,他家祖上传下来几个方子,经过长期实验,他发现对“三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或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3年前,张博学的岳母患了癌症,医院说最多只能活三周。张博学把祖传方子弄成汤药,给岳母饮用,长期使用,还是有效果,老人至今还健在。

  “当然,她经常锻炼,喜欢走动,这也是保持健康的原因。”张博学说,老人今年78岁了,还常去赶集。张博学的想法是,把祖传的方子开发成保健品。

(图为张博学(左一)在蒲洞栽种的中药,漫山遍野,即将变成“金山、银山”。)

  获3项专利

  自基地开工建设后,张博学扎根侗乡,只有到了春节,才回家看望家小。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自己拟将开发的保健品进行研究,琢磨祖上传下来的方子,对它们进行进一步改良。

经过反复实验,几年时间里,他获得了三项专利,分别是黄精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复合核桃叶茶及制备方法等,其中,黄精保健茶用于防“三高”,而复合核桃叶茶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

  张博学说,尽管基地建设成绩显著,但目前他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不过,令人欣慰的是,2015年2月13日,李*克*强总理到他的基地视察,总理对这一片基地建设很赞赏,这让张博学信心百倍,他相信面临的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陆书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