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湖湘文化 查看内容

首届湖南文创大赛设计者们奇思妙想 让湖湘文化与时尚碰撞

2017-4-20 20:13| 发布者: cnxqw| 查看: 40779 |来自: 华声在线

摘要: 首届湖南文创大赛设计者们奇思妙想,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让湖湘文化与时尚碰撞  山歌情思创“湖湘笠灯”,美食糄粑融“书院六礼”  说到眼下最火的文创产品,非《来自故宫的礼物》莫属。如“如朕亲临”、“奉旨旅 ...

首届湖南文创大赛设计者们奇思妙想,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让湖湘文化与时尚碰撞

  山歌情思创“湖湘笠灯”,美食糄粑融“书院六礼”

  说到眼下最火的文创产品,非《来自故宫的礼物》莫属。如“如朕亲临”、“奉旨旅行”这样的行李吊牌诙谐而实用,“朕饮食甚好”御批系列骨瓷碗不仅有文化还很显档次。一个数字证明了人们对优秀文创产品的喜爱——故宫文创产品卖到10个亿。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有着独特的湖湘文化,如何像故宫文创一样,将文化创意与本地文化文物相结合,深度发掘湖湘特色文化资源?首届湖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顺势而出。

  经过86天的征选,4000余件作品归集,英美法日等创意注入、港澳台大师交融……首届湖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决出的20强作品,最终于4月14日进入最后的总决赛环节,7位专家评审出金、银、铜三奖。评审们对这20件作品都十分喜爱,要选出三奖,有评审表示,“这真是一个‘割爱’的过程。”

  这些被文创大咖们纷纷点赞的作品是什么样的?来自湖南本土的设计师们的作品灵感都来自哪?本报择选其中6件作品,为您一一展示。

  ■记者 魏静

  A

  梭说侗锦亚麻系列

  作品简介:梭说侗锦亚麻系列以原木棕色和蓝色作为基础色,拼接多种色块,又采集传统侗族纹样重新排列组合,收敛彩锦之锋芒毕露,放大素锦之朴素大方,使之更符合现代美学理念。亚麻材质近似人的皮肤,有保护肌体、调节温度的天然特性,透气性、吸湿性、清爽性俱佳,又具有生动的凹凸纹理,有一种微妙有趣的材质美感。心灵手巧的侗族妇女们于丝丝纺线之间回凌穿行,一经一纬,诉说现代简约的美学理念与传统侗锦手工艺的融合与传承。

  团队:侗脉文化-梭说

  团队成员:龙宪荣、粟田梅、杨佳、杨苗、左丹、周文君

  他们说:我们理解的文创,是文化背景下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从而带动社会效益的产生,正如我们的目标“文创公益,精准扶贫”。

  历史文化延伸

  侗锦织物

  湖南通道、贵州黎平和广西三江所产的侗锦较为驰名,这三地的侗锦做工精细,采用对比强烈的色泽,配上绚丽多姿的各种图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

  侗锦用木棉线染成五色织之,质粗有文彩,亦有花木禽兽各样,精者甲他那,冻之水不败,渍之油不污。侗锦的花纹主要有花木形,如芙蓉、牡丹、月季、玫瑰等;有鸟兽形,如对凤、鸳鸯、麻雀、春燕、牛羊等;有物器形,如花桥、鼓楼、月亮、星星、水波、银钩等;还有几何图案,色彩绚丽,图案大方,结构十分精密严谨。

  B

  湖湘笠灯

  作品简介:《湖湘笠灯》文创作品的创意构思来源于湖南著名文物“中方斗笠”;设计提取了斗笠所产生的光影美感与造型,以模拟仿生抽象等设计手法重新演绎对这个传统物件的理解与传承。既可以当一件摆设艺术品,也可以是一组灯具。作品中暖暖逸动的灯光似乎在叙说着它的前世今生,焕发着新的历史使命,使人陶醉在它的历史文化的新美学中……

  团队成员:郭春蓉、黄海龙、贵军

  他们说:举办文创大赛,一方面可以吸引文化创意人才对湖南本土文化元素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播和传承,让传统文化在现在乃至将来在继承与保护的过程中增加一丝丝乐趣,是文创艺术在不断进步的表现!

  背后故事

  一句山歌引发的怀旧情思

  作品主创是一名清秀时尚的美女设计师——湖南农大环境设计系老师郭春蓉。这件作品的诞生,是个人业余爱好的产物。

  2009年,郭春蓉在怀化中方县的一个小村子里考察时,耳边突然传来一阵歌声,“斗笠自古出中方,雨雪阴晴他来挡,曾经一度为贡品,有缘遇见乾隆皇”。这首山歌牢牢地吸引了她,有着镂空檐特色的中方斗笠更让热爱手工、木工的她,想要将这一灵感素材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

  回长沙后,她尝试用中方斗笠的主要材料——竹丝和粽叶这种传统元素和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编织成了一个花器。2010年,考虑到能让作品更富现代感,也更方便物流运输,她择取再三,选用好收纳好运输的蜂窝纸芯作为创作材料。郭春蓉说,这一材料抽象表达了对中方斗笠材质的衍生,比竹更时尚温暖,还能更好地传达光影效果。为了让光影效果更突出,她将这一设计改成了一盏斗笠灯。透过蜂窝般的孔洞,灯的温暖黄光随着斗笠灯的形状,展现出一种不一样的情感和美感,生活和文化交融,文化的传承正在其中。

  历史文化延伸

  中方斗笠

  中方斗笠是湖南省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历史已有五百多年。清朝初年,芭蕉村农户龙金田首制斗笠;乾隆年间盛行一时,制作技艺精细,畅销各地。中方斗笠,以轻便、精巧、光亮、耐用而著称,在省内外久负盛名。近年来,外贸部门把它推向国际市场,使这一汉族民间工艺品飘洋过海,受到新加坡、日本、美国和芬兰等国客商的青睐。

  C

  “随意”镇纸

  作品简介:作品取材自齐白石早期巅峰作品——《可惜无声》花鸟工虫画册。用湘绣精细工艺巧妙表现白石老人的绘画艺术,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与时代特征。作品中的虫儿纤毫毕现,灵气逼人,细致入微,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趣味。设计上不仅仅追求简洁的产品造型,更注重从人性结构出发,讲究曲线与人接触时的完美吻合,它突破了传统湘绣工艺与表现形式,融进了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从而让传统变得轻松、自然、纯净、简洁。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湘绣创新研发中心)

  主创:孙舜尧、廖芳

  他们说:在延伸和拓展文化传播功能的同时,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和社会创意结合的小商品,特别是一些实用性、趣味性的东西。我们要研究人们的生活,研究人们生活中需要什么,从而促进文化消费,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背后故事

  创新材质,填补空白

  这一作品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湘绣创新研发中心。事实上,“随意”是一件镇纸。

  在做这系列文创作品时,这一团队考虑过多个素材,最后选择了齐白石的花鸟工虫画册,在名人的作品下,结合湘绣特色,更有观赏性和艺术趣味,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作者之一的廖芳说,出于运输方便的考虑,他们在多个材质的反复考量后,最后选择了纳米水晶材质。与以往的湘绣作品比,这一材料不像木框那样易破损,也更容易保存,还兼具观赏价值。而这一材质和湘绣的结合,也是市场上的空白。

  目前这一作品已经推向了市场。约三成在学校内部出售,更多的则是企业单位作为文化礼品赠送。

  历史文化延伸

  《可惜无声》与湘绣

  2009年,齐白石作品《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以9520万元成交,刷新了当时齐白石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作品均以植物花卉和昆虫搭配,荷花、稻穗、牵牛花、水仙等花卉恣意描绘,螳螂、蜻蜓、蝉、蜂等动物则穿插其中,或栖息树叶之上,或追逐于花阴之下,或振翅欲飞,栩栩如生、跃跃欲动,充分体现了齐白石“为万虫写照”的高超技艺。

  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丝绒线绣花出名。绣品绒面的花型具有真实感,有“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D

  新·书院六礼

  作品简介:作为传统书院礼品,六礼代表了过去文化中待人的真诚和对知识的景仰,是学识志士拜师敬师的重要仪式礼器,如今已没落。作品基于对传统仪式的价值认同,结合传统六礼的抽象造型,以衡阳本地特色的“糄粑”为载体,使过去没落的形式在重新诠释的礼品中回归——新·六礼,也是留住礼。

  团队名称:南华大学Design-X

  团队成员:梁晟铭、王国先、韩柳绪、刁旖旎、刘健、潘思宇

  他们说:文创一种情感运作,价值就是其背后的故事。我们应解读和重构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与产品本身的创意相结合,将对于文化的理解融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去。

  背后故事

  被忽略的书院礼仪

  这是一个平均年龄22岁的大学生团队,成员六人。2016年3月,这个年轻的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一项以衡阳石鼓书院文创产品为主题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

  他们发现,在古代书院中,学生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以及对知识的景仰,在拜师礼中会送六礼给老师。而现今人们去书院游玩时,往往只感叹古代书院的建筑和文物的精致,却淡看了书院礼仪。激发他们创作灵感的是:他们发现,游客非常愿意购买当地特产送给亲朋好友,所以,为什么不把特产和书院礼仪结合?

  由此,他们大量调研衡阳特产,并发现了一个已有千年历史的美食——糄粑。他们同时发现,糄粑手工艺正在没落。传播书院礼仪与留住传统美食手艺,同时蕴涵的湖湘特色,让这一作品从4000件作品中跻入20强。

  历史文化延伸

  六礼束修

  在中国古代,新生入学有隆重的“入学礼”,被视为人生四大礼之一。“入学礼”第二环是“拜先师”,接着学生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即学生赠与老师的6种礼物,分别是:芹菜,寓意勤奋好学;莲子,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日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表达弟子心意。

  E

  大彩·仁马

  作品简介:在中国儒家学说里,“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帮助和友爱的美德,“马”象征着勇敢、勤奋、超越的精神,“仁马”则是希望我们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核。“仁马”为铜胎漆器,外形上综合了汉马的精干与唐马的圆润,由透明大漆与中国北方的鸡蛋壳黏贴打磨数十遍历时三个月完成。

  作者:欧偲

  欧偲:文创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创意为先导,在跨领域、跨行业、多元化、多交叉的融合中实现创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艺术审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

  背后故事

  3年执着,攻克难题

  毕业于西安美院雕塑系的欧偲是一个80后,热爱青铜雕塑。2009年,他从西安回到长沙做企业,想结合湖南的文化特色做一些作品出来。一次经过马王堆时,他想到了四羊方尊和漆器,灵感瞬间爆发,他开始思索如何将青铜和漆结合。

  他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铜胎漆器。当时青铜昂贵,为了防止青铜氧化,青铜器上都会漆上一层漆。但这项手艺一度失传。欧偲向同学求助,尝试将铜器和漆结合,但都失败了。不甘心的欧偲自己亲自尝试,用3年的时间,访遍福建、陕西等漆艺之乡,拜访漆艺老师,顶着大漆过敏带来的不适,攻克了大漆无法在铜胎上固着的难题。

  “仁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作出来的作品。马身兼具唐马和汉马的神韵。由于北方鸡蛋壳在颜色上比南方鸡蛋壳更白,欧偲选择了北方鸡蛋壳来做马身的颜色。这是一项耗费时间的细活,鸡蛋壳和大漆的黏贴打磨需要花费3个月,一件作品的完成往往需要半年。

  F

  团圆

  作品简介:从马王堆纹样中提取金乌、神鹿、神龙和金蟾蜍这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吉祥神兽为设计元素,组成一块完整的团圆璧,并附以马王堆织物长寿绣纹样提取元素作为装饰,同时在大漆用色上选取丝织品上最典型的颜色。由于大漆特有的性质,男女两款同时定制出来的首饰,每一对的纹理是独一无二可以完全吻合的。

  作者:徐艺

  徐艺:好的文创设计应该有它的内在灵魂,同时兼具长久的市场活力。

  背后故事

  用传统工艺演绎“如胶似漆”

  徐艺出生于益阳,作为一个80后,有着敢闯的气质。热爱有时是一个意外的遇见。他在大学时选修的大漆课,让他对大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7年前,出于内心的热爱,他转行一心投入木艺大漆,并注册了公司。2016年初,他想结合大漆工艺,对“如胶似漆”一词进行情感的延伸,却找不到头绪来体现。

  一天,他开车经过湖南省博物馆,突然灵光一闪:马王堆出土的大量漆器,还有代表性的马王堆纹样、T型帛画,不就是能做情感的文创作品吗?

  他提取了马王堆出土的T型帛画中的金乌、神鹿、神龙和金蟾蜍的元素,结合“长寿绣”做了一个璧,取名“团圆璧”。为了更好地表现出金蟾蜍,他在原样基础上加入了元宝元素,让金蟾更具辨识和美感。

  为了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大漆,他将这一设计定为首饰。男女两款,四块项链坠合起来就是一块璧,代表着家人之间血脉相通的关爱和牵挂。

  历史文化延伸

  绢地“长寿绣”

  绢地“长寿绣”为西汉时期的文物,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