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金黔文化 查看内容

别让传统文化成“被遗忘的时光”(组图))

2017-3-24 23:10|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6385

摘要: 别让传统文化成“被遗忘的时光”(组图)) 《传承者》中表演的非遗项目“醒狮”资料图片   陕西西安,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传承者将剪纸、面塑、鼓乐社火等项目带到农民工子弟集中的学校。  尚洪涛/ ...

别让传统文化成“被遗忘的时光”(组图))

《传承者》中表演的非遗项目“醒狮”资料图片
《传承者》中表演的非遗项目“醒狮”资料图片
陕西西安,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传承者将剪纸、面塑、鼓乐社火等项目带到农民工子弟集中的学校。

  陕西西安,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传承者将剪纸、面塑、鼓乐社火等项目带到农民工子弟集中的学校。

  尚洪涛/视觉中国“我是为马头琴而活,马头琴在,我永远不死。”不久前,北京卫视一档以非遗等传统文化项目为核心选题的节目《传承者》中,72岁的著名马头琴表演艺术家齐·宝力高现场表演,其传奇的经历和精湛的技艺让观众热血沸腾,而这句感言更是让包括陈道明在内的在场嘉宾感动不已,集体起身致敬。齐·宝力高表演的视频更是一夜之间传遍网络。

  守望文化的力量,探寻精神的传承。近3个月来,数10位“身怀绝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在《传承者》的舞台上,纷纷展现“绝顶高手”的惊世绝活儿,技惊四座。

  勿让传统文化成为别人的东西

  生长在科尔沁大草原,悠扬的长调已融入齐·宝力高的血液,给他的音乐涂上了一层浓重的草原音乐“底色”。目前世界上80%以上的马头琴曲出自他之手,其中《万马奔腾》更成为经典。在他的努力下,这项原本只属于草原的民间音乐形式,已经传遍世界各个角落。他的5万多弟子遍布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学生共同相聚在美妙的琴声下。

  而作为世界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也有自己的遗憾。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之前,马头琴已被蒙古国抢先申报了世界级非遗项目。

  近几年,有关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权的纷争时常出现在大众视线之中,《传承者》的出现为人们提了个醒,不要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成为别人的东西,不要让传统文化蒙尘而最终被时间遗忘。

  “端午节被韩国人抢走了,但是我们朝鲜族把象帽舞申请成了世界级非遗,这个我们非常骄傲。”金明春是世界级非遗项目象帽舞吉尼斯纪录的保持者,在《传承者》节目里,他再一次挑战33米象帽表演,努力刷新着自己创下的这个项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感觉自己就是为象帽舞而生”的金明春,当年只用3天就掌握了象帽舞的要领,他发现自己在这方面非常有潜质,在编排舞蹈方面也特别有灵感,可是到今天这个程度他整整练了35年。“那时练象帽是把水瓢把柄拿掉当帽体,帽檐用纸壳充当,象帽尖顶上的连串珠是用旧算盘上的珠子串上去的,铁丝用自行车车圈的辐条代替,用窗户纸纸条固定在象帽尖顶的铁丝上。就这样一路走过来,也没有觉得自己过得苦和累。”2009年象帽舞申请了世界级非遗,金明春记得去韩国表演时大家佩服的目光和夸赞。

  一心想要多带出几个徒弟来传承技艺

  有句老话叫“上刀山,下火海”,说的是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是在《传承者》的舞台上,在18米长、重2.3吨、离地12米、倾斜度35°的大刀上,54岁的吉靖羽身着苗族服饰,展示出斜走、倒走、独立坐卧、大鹏展翅、头顶倒立等惊险动作,接着是17岁女徒弟龙枝花同样让人屏住呼吸的表演。这个极具挑战的项目叫“赤脚斜走大刀”,是吉靖羽于1986年所独创,此项目已经申请吉尼斯纪录,目前世界上只有他们师徒两人能完成。

  身为苗族绝技“上刀山”第28代传人的吉靖羽,被称为“刀锋上的奇人”。可是让这项苗族绝技文化后继有人,才是他最大的心愿。吉靖羽现在是贵州大刀艺术团团长,大刀团有16个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和孤儿,吉靖羽不仅不收这些孩子学习的费用,还要负责这些孩子的衣食住行,大刀团组建前几年甚至靠借钱来维持。现在大刀团日渐成熟,接受各地演出赚取的费用都用在孩子们身上。

  和吉靖羽一样,一心想要多带出几个徒弟来传承技艺的,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回族重刀”的传承人曹仕杰。

  “提刀千斤立,刀落鸿毛轻。这说得就是我们家的武功。”带着陪伴着祖孙三代人的传家之宝,自信满满来到《传承者》舞台上的曹仕杰,是“回族重刀”的第五代传人。他太爷爷曹金藻当年与霍元甲并称“回汉双侠”,曾在擂台上一招击败外国侵略者,而他留下来的一套刀法,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曹仕杰带徒弟同样分文不收,为了补贴孩子们的伙食、衣服、武器维修以及推拿疗伤的费用,他甚至靠开出租车赚钱。曹仕杰说现在的孩子身子弱,他已经改变了从前严苛的教学方式,但是因为太艰苦,徒弟们还是走了一拨儿又一拨儿。

  “姥姥一辈子没有放下的就是手中的锄头和剪刀,我想锄头下是生活,剪刀下是心中的世界。”在21岁的孙女雪娇眼里,姥姥汪秀霞虽然是个地道的农民却特别有艺术细胞,是个艺术“天才”。小时候姥姥经常一边剪纸一边编简单的故事哄外孙女开心,雪娇说这是儿时最温馨的记忆。可很多人却觉得姥姥有些奇怪,一个普通农民这么爱剪纸,有时还对着剪纸笑或者流眼泪,很少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而雪娇因为从小学习剪纸,上大学的时候也选择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姥姥手中的艺术传得更远。

  让更多人知道,发展下去才是硬道理

  据《传承者》总制片人、总导演焦健介绍,节目组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寻找传承者,在2000多人里选出200个左右,又精选出80个项目去拍摄,最终进入演播室录制的有60多个。

  “非遗类节目中有近一半是类似寿山石的静态小众呈现,先天缺少了动态基因与大众元素。”焦健坦言,主打非遗等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者》,开创了大型季播节目的全新题材类型,但在大众文化时代,缺少娱乐元素的节目会大量流失内容细节的表现力及情绪的感染力。在焦健看来,《传承者》第一季收视超出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像一些真人秀节目那样刻意去渲染参与者的生活,而是赋予它以访谈节目和纪录片的真实色彩。

  但这个舞台还是给传承者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改变。“从《传承者》节目回来,天津电视台给曹仕杰拍了纪录片,当地给他解决了训练场地;泰州石锁的老爷子曾经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次回去当地奖励了他10万元,还在公园里做了一个石锁的塑像;高杆船技的大哥来的时候总是放心不下自己早餐店的生意,现在他的早餐店已经是食客盈门,很多人是慕名而来。”说起这些,焦健很有成就感,但他也有遗憾。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不断地消失,许多传统技艺也濒临消亡。一些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项目,比如朝鲜族传统文化象帽舞、翘板等项目,甚至被人误认为是他国的文化。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数仍处在不景气状态之中。”焦健说。

  要不是做《传承者》这个节目,焦健也并不了解中国传统木偶的种种精彩。“其实我们的提线木偶的表现力非常出色,也经常被邀请到很多国家演出,但是它的影响力和台湾的霹雳布袋戏差得很远。为什么?就是因为人家借助完美的商业包装走向了市场,把木偶剧做成了武侠片,现在拥有大批粉丝,在海外很受欢迎。”焦健认为,从比较借鉴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好东西也需要包装。作为一种文化记忆,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发展下去才是硬道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