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盛世湘黔网 首页 盛世湘黔 湘黔公益 查看内容

爱心助学十一载 情暖乡村育未来 ——新邵县巨口铺镇“情系小水”助学活动连续11年传递 ...

2025-6-16 12:46| 发布者: cnxqw| 查看: 42890| 评论: 0|原作者: 三楚|来自: 盛世湘黔网

摘要: 从一人行善到众人拾柴,“情系小水”印证了“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朴素哲理。这份跨越十一年的坚守,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力量。

       在湘中新邵县巨口铺镇,一项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情系小水助学活动已坚持11年。自2014年启动以来,活动累计筹集善款40.12万元,资助困难学子419人次,成为当地延续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广的助学品牌,不仅照亮了学子的求学路,更在乡村振兴中播撒下文明的种子。

 

           从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2014年,小水村几位在外乡贤发起助学活动,最初仅资助本村24名学生。如今,活动已覆盖巨口铺镇全域。2025年,45位爱心人士参与捐款,单年筹款达6.73万元。像种一棵树,我们看着它生根发芽。助学组负责人刘陶贵感慨道。

 

       在202561日的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巨口铺镇党委委员李省钦表示:这份坚持诠释了小善大爱,更展现了乡村文明的蓬勃生命力。当天,56名学子领取了助学金。受助学生李泽宇在感谢信中写道:父母离去后,我一度迷失方向,直到你们的出现,像沙漠中的泉水让我重燃希望。

 

       11年来,参与捐助的爱心人士超400人次,涵盖海外侨胞、本地企业家、普通务工者等。美国华侨曾林飞连续5年捐款5万元;企业家刘陶贵坚持10年资助12名学子;还有高中生用零花钱参与捐助……“每一笔善款都凝聚着对家乡的深情。助学组负责人陈善满说。

 

           双向奔赴:爱心浇灌成长之花

       活动不仅提供经济支持,更注重精神激励。每年发放印有寄语的爱心笔记本,并要求受助学子亲手书写感谢信。2024年,初中生刘陶强在信中承诺:一定考上理想大学,像曾叔叔一样回报社会。工作组已收到此类信件300余封。

 

       “帮他们就是帮自己。曾林飞资助的35名学子中已有2人大学毕业。大学生肖丽珍在信中说:我会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受助学子彭嘉颖曾写道:您们像沙漠中的泉水,让我看见希望。如今大学毕业的他已主动加入捐助队伍。

 

         据统计,11年来共有21名受助学子反哺助学活动,形成受助成才回报的爱心闭环。

 

             持久密码:公正细致赢信任

       “‘情系小水能坚持下来,除了领头人的坚持,更在于机制保障。我们注重公平公正、贴心细致,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学子身上。刘陶贵强调。

 

       活动通过村委会申报、公示、现场调查等环节严格筛选困难学子。为确保偏远学子及时受助,助学组还提供交通补贴(如2025年为1822位学子发放900元,不占用助学款)。每年发放后,助学组会向每位捐款人反馈签发表,对长期大额捐助者还制作爱心纪念册,确保公开透明。

 

        “我们看菜下碟,每年按需募款,不留节余,成本低、无资金管理风险,因此赢得信任。成员邱善梅解释道。

 

               文明力量: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情系小水的意义远超助学本身。11年来,活动带动当地形成了重视教育、崇德向善的乡风民风。小水村老支书陈善满介绍,村里义务修路、环境整治等志愿行动不断涌现,邻里关系更融洽。

 

       镇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凝聚人心。正如受助学子陈洁华所写:读书不是为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帮助家乡摆脱贫困。如今,首批受助学生中已有20余人参加工作,多人加入捐助行列。

 

       从一人行善到众人拾柴,情系小水印证了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朴素哲理。这份跨越十一年的坚守,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力量。

说明: 2e80791ae6387d78f0b52e4b1a6c0ff

(注:202561日活动现场,孩子们在小水村服务中心前合影。文中部分学子姓名为化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盛世湘黔网 ( 黔ICP备19009883号-1 )

GMT+8, 2025-7-11 03:29 , Processed in 0.05443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