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湘黔文学 查看内容

散文|《邵阳籍陶瓷书法艺术传承人尹志军,让汉字在烈焰中舞蹈》 文/吴老满

2024-9-14 22:11| 发布者: cnxqw| 查看: 11440 |原作者: 吴老满|来自: 盛世湘黔网

摘要:  尹志军在“字·非字”陶瓷艺术上的创新,也必将打上时代的烙印。他将传统书法用一种“字.非字”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在烈焰中高温烧炼,让汉字书法线条和笔画符号在烈焰中舞蹈,最终成为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而 ...

  

邵阳籍青年陶瓷工艺美术家尹志军

      尹志军 男,1977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200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任教于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学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景德镇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第六批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景德镇市尹志军陶瓷书法技能大师工作室,系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室内设计协会会员。荣获全国陶瓷行业职业技术能手,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教研室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青年陶艺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市青年书协副主席,2024年4月8日,尹志军凭借以“字·非字”系列为代表的陶瓷书法艺术非遗传承,获评“首届福布斯中国文化影响力人物”。

   2014年的春天,清明时节。我和王力农、 谢丙质、赵守国等好友结伴从贵阳出发,来了一次湘,鄂、 赣三省,洞庭、洪湖、鄱阳“三湖”的清明祭祖自驾游。 第一天先到我的老家湖南省汨罗县,到洞庭湖边的川山坪大屋吴祭祖扫墓。 第二天驱车到了谢丙质的老家,湖北省洪湖市黑峰口,他家就在洪湖湖区。第三天直奔王力农的老家,江西省鄱阳湖边上的乐亭。 他十五岁离开江西到贵州,一别几十年没有回去过。

  这次我们去江西行程的重点,就是陪同王力农回他的老家祭祖扫墓。我们到达鄱阳湖边上他的老家时, 当地早就知道他要回来的父老乡亲们,从四面八方纷纷赶过来看望他,把他堂弟家一个大院子围得水泄通。特别是他的一位小学老师,因病噪子不能说话了,他一边激动的冲上来抱住他,一边急得呜呜呜的喊着,一边又比划着手式想要表达什么,最后他干脆拿来一支笔在纸上不停地写着他想说的话。那久别重逢的亲热场景令人感动,那股浓浓的乡愁深深的打动了我。

《字.非字》门头招牌

  我们一起陪他去祖坟上祭扫完毕后, 他的小学同学又盛情邀请我们去景德镇。中国瓷都景德镇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这次机会难得, 肯定是不能错过的。

  到了景德镇, 他的同学热情地带着我们参观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又带我们到他的一个陶瓷制作工坊现场体验。 他早就准备好了几块瓷泥板坯子,邀请王力农和谢丙质在瓷泥板上写诗作画, 打算送进柴窑烧制成瓷板书画作品,然后再邮寄给王力农。

  说实话,这对王力农和谢丙质俩个人来说,他们都是第一次尝试在瓷泥板上写字, 所以都显得特别的小心而又认真。 他们用青花蓝颜料在瓷泥板上书写了好几幅书法作品 ,大家都觉得非常好,并且很有纪念意义。但是大家又都不知道它们烧制出来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所以我们都非常的期待。

《字.非字》玄上妙品

  第二天,天上飘起了毛毛细雨,我们来到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学院附近,这里有一条专门展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商业街,街两边有着非常多的一个个独立的陶瓷艺术创作工坊。前面是店铺后面是制作间。门面都不是很大。但里面的陶瓷艺术作品琳琅满目,风格各异。很多陶瓷艺术作品都已脱离了传统陶瓷的式样,属于现代风格的创新陶瓷艺术作品。他们一个个兴致勃勃的去寻找挑选自己早已想好的陶瓷作品,准备带回去留作纪念或者是送给亲朋好友。我没有具体目标,就独自一人在后面一家家慢慢的看过去。

  忽然,一个店铺门头上的几个大字跳进我的眼帘:“字·非字”。奇怪了,满条街上都是各色各样的陶瓷工艺创作室、陶瓷工作室,这里怎么突然来了一个“字·非字”的门头呢?它是做什么的?难道不是搞陶瓷的?这几个字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走进店铺一看,其实也是展示陶瓷制品的啊。里面面积不大,两面靠墙的货架上摆放的陶瓷制品也不多,都是一些陶瓷花瓶、陶瓷罐和说不上是什么式样的陶瓷艺术品。而最让我奇怪的是,这些陶瓷艺术品上的图案与我们平常看到的都不一样,不是花鸟山水,也不是仕女人物。都是一些不规范的,很像书法作品一样的线条和符号烧制在上面,给人一种非常活跃灵动,又非常奇特生动的视觉冲击。这些似画非画,似字非字的图案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有点困惑了,但又被它那生动灵活的线条和符号构成的图案迷住了。

  “你好,欢迎指导。”在我正处于迷惑和陶醉之时,一声好亲切的乡音飘进我耳朵,唤醒了我。我这才看到一张年轻的充满朝气的脸正朝着我笑,他在给我打招呼。这是一个个子不高,但显得结实又憨厚的年轻小伙子。

  “你是这里的老板?”

  “么子老板咯,最多就算一个店主吧。”他仍在笑。

  “你是湖南的?”一听他口音我就知道他肯定是湖南的,但我还是问了出来。

  “我是湖南邵阳的。”他还是笑着答道,这笑容,这乡音让我一下子与他拉近了距离,我们一下子就成了熟人,一下子就和他随便聊开了。

《字.非字》高温色釉

  他叫尹志军,湖南邵阳人。2001年从景徳镇陶瓷学院华业,毕业后到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任教。现在已经是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教研室主任了。他为了丰富自己的创作,一直在摸索一条新的独创之路,让景德镇的陶瓷融进新的时代元素,以推动景德镇陶瓷的多样化发展。他特地租了这个门面,独自成立了“字·非字”陶瓷艺术工作室。门面并不完全是为了做生意,而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把它作为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

  “字·非字”系列陶瓷作品就是他的创新成果。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少有的可以书写成艺术作品的文字。汉字结构复杂,横,竖、点、撇、捺、折,不同的线条和偏旁部首组合起来变化万千。从古至今,汉字书法由象形文字到甲骨文,箓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书法艺术犹如音乐韵律一样,变幻无穷、魅力无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历朝历代都留下了无数书法艺术精品。

  在景德镇上千年的陶瓷艺术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单纯以汉字拆开的线条和元素为题材的作品,“字·非字”系列陶瓷艺术作品填补了这项空白,其中他创作的“字·非字”陶瓷笔筒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尹志军原本是学国画和书法的,有着比较扎实的书画功底,是景德镇市青年书协副主席。这些扎实的艺术功底,为他在陶瓷艺术创作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以独特的艺术灵感开辟了一条艺术创新之路,让古老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他的陶瓷艺术创作过程中,他想突破传统的构图另辟蹊径。在探索中,他想到了中国的传统书法,但将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烧制在陶瓷上又未免落入俗套,真正的创意来自于实践中的美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将书法线条随意涂写在陶瓷泥板上。又不经意间烧制为成品。虽然略显零是不太规整,但是他仿佛看到了一扇艺术之门向他打开了,给他带来了一种与往常看到的不一样的祝觉效果。中国景德镇陶瓷界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字非字”系列陶瓷艺术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字.非字》花非花陶瓷瓶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字非字”系列陶瓷艺术作品,它的每一根线条或每一个点,都来源于中国传统的书法,但又完全打破了传统书法的界限。它吸取了中国书法运笔的神的和力度,以及不同书法流派的不同表现手法,将它们拆散开来再糅合在一起,形成各种不规范的似字非字的艺术效果。

  它不是字,但从中却可以感觉到书法中的飘逸神韵。看到那一件件“字·非字”的各种各样的青花釉下彩的作品,陶瓷瓶、罐、杯,板上那灵动飞舞的书法线条构成的各种图案,仿佛看到是飞天的仙子们在无垠的宇宙中忘情的舞蹈,给我们带来天马行空的无限想象。

  “字·非字”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的巧妙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上的全新融合不是简单的釉里红书写,而是对书法之外的再思考。在深刻理解两种艺术形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的创新性融合。这种融合不仅展现了传统陶瓷书法艺术的韵味和魅力,同时也赋予了陶瓷作品新的生命力和独特艺术表现力。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为陶瓷艺术的发展进程提供了多元化路径与艺术上的更深层次表达。

  那一次我与尹志军只接触了不过几小时,但回到贵阳后,我却总是放不下他的“字·非字”的陶瓷艺术新创意。我们加强了联系,他不断地给我发来他的“字·非字”系列作品的照片。虽然远隔千里,但我感觉我与他越走越近了。

《字.非字》茶具

  有一天他又发来了几件陶瓷艺术作品的照片,我好像一下子找到了他的创作理念。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独立的线条,独立的造型,并且都是不可复制的。他的每一件作品又都有一种共性,那一笔笔传统书法的笔画和线条元素,似字又非字。但把它在意想中组合起来,可以组合成一个个鲜活的汉字,并且还是用书法手法创作出的汉字。

  “字·非字”似乎有了一种哲理上的意味,它是中国汉字文化与书法笔画线条的完美结合,更是中国汉字书法与传统陶瓷艺术的完美结合。正如他告诉我的,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来表达一种新的当代抽象的物象,属于当代书法线条的空间构成。

  回到贵阳不久,当时在景德镇王力农和谢丙质他们自己创作的陶瓷书法作品烧制好了,并且通过物流公司寄了过来。那天下午,我和王力农老师一起去提货。每件瓷板都包裹得很结实也很沉,好不容易拖回我的办公室,就迫不及待拆开来。当一件件瓷板上的书法作品显现在眼前时,我们发现烧制出来的效果与当时书写在瓷泥板上的效果有点不一样。他们当时为了书写得更完美,都有添笔加色,但当时是看不出来的。而现在烧制出来后,添笔的地方就全部暴露出来了。在瓷板或瓷瓶上创作时,必须力求精准,一笔一划都要到位,写上去了就不能更改,不然就会色彩不匀,像花旦脸一样。由此,我对“字.非字”陶瓷艺术创作的严谨与艰辛又有了新的了解,也对尹志军的看似简单,实则繁杂严苛的“字·非字”陶瓷系列艺术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可能经常遇到一些不可理喻的非正常现象,人非人,物非物,理非理,正常非正常,人总是活在一种迷惘困惑之中。当你透过表象去用心看,仿佛人又变成了人,物也成为了物,字又还原为字。是视觉错了,还是这世界颠倒了?没有答案!就像尹志军的作品传递给你的信息看似是迷惘的,只有通过你的想象和思维,你觉得是字就是字,或者是似字而非字。混沌世事谁看得清?谁又看得透?

《字.非字》镶器

  社会总是往前走,艺术总是要创新。每一种创新必将留下创新者的思考和探索。尹志军在“字·非字”陶瓷艺术上的创新,也必将打上时代的烙印。他将传统书法用一种“字.非字”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在烈焰中高温烧炼,让汉字书法线条和笔画符号在烈焰中舞蹈,最终成为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而永恒传世。也许在一个或多个世纪之后,后人可以通过这些似是而非的作品寻找到今天的信息,就像我们通过前人留下的陶瓷去解读那个时代的兴盛与衰亡。

  尹志军创作的“字.非字”陶瓷艺术作品部分被中国工艺博物馆和江西博物馆收藏,也曾多次在各种艺术展上获得大奖。他在陶瓷艺术上的创新,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正如他自己说的,陶瓷艺术创作中的不同价值追求,乃是一个时代及艺术趣味差异所致。

  尹志军的“字·非字”陶瓷艺术体现了当代文化的开放性。它不拘泥于传统的书法规范和审美标准,而是敢于突破束缚,进行自由化的艺术表达。这种开放性的态度,体现了艺术家勇于探索未知陶瓷领域,也丰富了陶瓷艺术语言的装饰风格,不断挑战自我,推动陶瓷艺术多元化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字·非字”也向观者展示了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陶瓷艺术视角和审美体验,让陶瓷艺术更好的融入当下生活。

  尹志军的陶瓷艺术创作不仅仅只局限于“字·非字”陶瓷艺术创作上,他也创作了很多继承历史传统文化,极具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品味的作品。他的瓷板画《层林尽染》《苍崖幽居》和《金秋烂漫》,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深邃空灵的意境,完全是传统国画的技法和表现意念。他的《品竹》和《探幽》,书画结合,两相映衬,更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的思想品味和艺术追求。他的艺术创新,首先是秉承传统,是在沿着前人的足迹前行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了陶瓷艺术的感染力,创出了一条新的艺术品类。秉承传统,立足创新,这也是我们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动力。

  尹志军还年轻,他的艺术创作之路还很长。从他目前的创作状态来看,现在正好是他的艺术创作的上升期,我相信他在不断的创新探索中过程中,必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让汉字在烈焰中舞蹈成精灵,让水墨在炉火中凝固而永恒”,这就是尹志军“字.非字”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2024.9.14修改于贵阳更

《字.非字》闲时补读少年书

釉上彩《字.溯源》

作者简介:

  吴老满,湖南长沙人,本名吴振武。1985年毕业于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本科。1989年下海,1992年曾创办珠海星光制药有限公司。2003年来贵阳创业,现为贵阳福万家大药房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省药品零售行业商会执委,贵州省诗人协会理事,中国书画院贵州分院总顾问。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吴老满就与友人在长沙创办《希翼》《田野》等民间刊物。当年曾写下大量的文学评论,2018年出版文学评论集《随心而忆》,2021年出版文学评论集《随心而记》。现正在创作《随心而觅》,《长湘忆》。

     一审:轻罗晓扇
                                                                                            二审:三楚肖静
                                                                                            三审:江南野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