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财富湘黔 财经资讯 查看内容

湘渝黔交界的“锰三角”,如何抖落满身矿灰?

2024-4-16 18:37|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5992 |来自: 华声在线湘伴

摘要: 湘伴导读在湘渝黔三地交界的武陵山脉腹地,有一个三角区域,因锰矿储藏量最为丰富而集中,被称为“锰三角”。过去长期一段时间,这里的有些人“发锰财、锰发财”,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2021年,湘渝黔三省 ...
湘伴导读
在湘渝黔三地交界的武陵山脉腹地,有一个三角区域,因锰矿储藏量最为丰富而集中,被称为“锰三角”。过去长期一段时间,这里的有些人“发锰财、锰发财”,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
2021年,湘渝黔三省拉开了“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大幕,一场攻坚战在此打响。
就在几天前,4月10日至11日,湖南省、重庆市、贵州省人民政府在花垣县召开“锰三角”污染整治工作交流会,交流治理工作进展和经验做法,共商进一步加强锰污染系统治理举措。
4月11日,交流会现场。黄馨怡 摄
“锰三角”缘何备受关注?
锰被称为“钢铁味精”,炼钢时加入少量锰能增强钢的硬度、韧性及延展性和耐磨能力,是钢铁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地处“锰三角”的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三县,锰产业曾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当地粗放型经营,片面追求GDP增长,随着矿山加速开采,清水江及其大小支流变成了伤痕累累的“黑河”。 “锰三角”地区的污染问题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锰三角”矿业污染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深化对“锰三角”治污和发展探索创新。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渝湘黔交界武陵山区‘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 “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对青山绿水、蓝天净土的呼唤,是对“洞庭清波”“一江碧水向东流”的希冀,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
交流会为何选在花垣?
花垣县既是“精准扶贫”首倡地,也是“锰三角”核心区,境内锰、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是知名的“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
发源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的清水江,流经重庆秀山后,进入湖南的首站就是花垣,再入保靖,最后汇入沅水,进入洞庭湖和长江。
“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花垣是关键点位。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位推进花垣县锰矿污染综合整治,把“锰三角”矿业污染整治当作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湘西州举全州之力,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对花垣县矿业采、选、冶生态环境问题完成全链条排查。
花垣县按照“一个矿产、一家企业、一条链条、一个园区”的思路,聚焦精深加工,引进优质企业,通过锰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探索高质量发展途径。
经过3年综合整治,花垣县抖落一身矿灰,成功摘掉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重点县“帽子”,成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创建区、湖南省矿业转型绿色发展改革试点县、湖南省“水美湘村”示范县……
昔日伤痕累累的清水江,又重现了沈从文《边城》中描写的清水江美丽景致,“静静的水……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花垣县边城茶峒景区拉拉渡 宋显金摄
2022年,花垣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改善幅度排名全省各县市区第一位。2023年,花垣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并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第三方大样本调查显示,全县人民群众对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满意率达97.6%。
花垣生态环境的显著变化,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锰三角”向“绿三角”转变的有力印证。
锰矿治理后,花垣紫霞湖重现美丽景色。
在“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攻坚战打响三年之际,“锰三角”污染整治工作交流会在花垣县召开。
用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三年来三省市首次共聚交流,很有必要,很有意义,也很及时。”
“他山之石”怎样为我所用?
过去3年,“锰三角”其他两县是怎么干的,又有哪些治理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先来看重庆秀山。
秀山全面退出锰行业,不发“锰财”发“新”财。秀山转型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物流等新兴产业,2023年秀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高于重庆市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全县23个锰渣场通过整治减少地下水入渗量80%以上,锰年环境释放量减少87%。
重庆市秀山县溶溪镇,武陵电解锰渣场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作业现场。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再来看贵州松桃。
松桃坚持“富矿精开”,积极推动高纯硫酸锰项目落地,建设锰系新材料产业园,加强与大龙经济开发区锰系及关联新材料产业的联动集群发展,全力创建全国锰产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
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现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锰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锰产业结构调整明显。电解锰企业由24家调整压减至3家,产能由59万吨降至18万吨。锰渣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探索取得初步成果。
电解锰行业长期粗放无序发展的局面明显改变,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呈改善态势,主要河流锰浓度逐步下降,超标断面数量和超标频次逐年减少,矿区环境持续改善,绿水长流、青山常在、四季常青的生态原貌得以重现。
“实地调研能明显看出三地都铆足干劲、竭力整改。”“锰三角”综合整治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效,让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司长江经济带发展处相关负责人印象深刻。
“锰三角”攻坚战如何久久为功?
“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锰三角’污染治理进入攻坚期。”4月11日,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在交流会上表示。
“锰三角”污染治理,是一场攻坚战,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后续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任务依然繁重,保留的3家电解锰企业升级改造推进速度较慢,面临着锰渣资源化利用途径不畅等技术难题,以及治理资金压力大等现实问题。
交流会上,大家认为,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锰三角”污染治理。
形成紧密的区域协调联动机制。湖南花垣、重庆秀山和贵州松桃,山同脉,水同源,地相连,在锰产业发展政策上、治理标准上应协调一致,共同破解污染治理技术难题。
巩固好区域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成果。生态环境部建议,相关部门考虑联合开展全国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与绿色阶梯电价等经济政策挂钩,提升企业升级改造的积极主动性。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科学治污方式。各地应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技术可靠、经济可行、环境改善”的污染治理措施,尽可能力争以最少的工程措施、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环境效益。
多渠道筹集解决污染治理资金。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企业在升级改造、污染治理上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绿色金融产品、政策性贷款等途径,加强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对接。
治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推动“锰三角”向“绿三角”转变,还清水江流域“一江清水向东流”,将真正造福湘渝黔人民。
文 | 杨元崇 彭雅惠 黄馨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