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旅游 乡村振兴 查看内容

吉安永丰瑶田镇:耕读文化引领移风易俗

2023-3-8 13:43| 发布者: cnxqw| 查看: 11223 |来自: 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摘要: 春阳正暖,油菜花开。从永丰县城向南而行,永藤公路两侧,层层山峦绿意盎然,田园美景让人陶醉。县境中部,一栋栋青砖黛瓦的庐陵风格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书香瑶田到了。 这里是明代状元罗伦、南宋抗元英雄罗开礼 ...

    春阳正暖,油菜花开。从永丰县城向南而行,永藤公路两侧,层层山峦绿意盎然,田园美景让人陶醉。县境中部,一栋栋青砖黛瓦的庐陵风格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书香瑶田到了。

    这里是明代状元罗伦、南宋抗元英雄罗开礼、著名理学家梁汝元的故里。一年之计在于春,莫负读书好时节。在瑶田镇梅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声声清脆的童音绕梁不休,30多名儿童在文明实践志愿者戴元旺老师的教导下,齐声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

     为弘扬新风正气、助推乡村振兴,瑶田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在各村组建由学校教师、退休干部和乡土人才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以耕读文化为切入点,立足村情民意,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大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村里不良风气不见了,文明新风悄然盛行。

      传承创新,厚植沃土——

    “建村以来,历朝历代共出进士10名,素有‘书香梅坑’之称。”

     今年78岁的戴元旺是梅坑村的一名退休教师,为人热情淳朴。这些年,本可以享受清闲退休生活的他,却主动担任起梅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

    “戴老师退休不退教,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免费教孩子们学习国学、书法,指导他们阅读、学习,用自身的言行垂范乡里、涵养文明。”说起戴元旺老师,梅坑村党支部书记戴健圣赞叹不已。

       在梅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笔者看到,优秀学子荣誉墙上展示着200多名考入高等院校的梅坑学子事迹。“通过挖掘拓展耕读文化影响力,在全村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在推动移风易俗、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方面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戴元旺欣慰地说,梅坑村离周边乡镇都比较远,半耕半读由来已久,许许多多的梅坑人通过耕读文化的传承和浸染改变了命运,实现了梦想。

     不只是梅坑村,在瑶田镇,人们历来尊贤重教,以耕读传家为荣,先后有36人高中进士,其中状元1人,榜眼1人,湖西村有进士20人列全县之首,三湾村一门四进士更是传为佳话。近年来,该镇深入挖掘各村耕读文化特色,大力弘扬本土耕读文化的滋养和涵育作用,高标准打造了“书香梅坑”、“三湾生态园”、“崇文水心”、“粗粮之村清水塘”等移风易俗示范村居。同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振兴学院、乡贤馆、村史馆等平台为载体,把传承弘扬耕读文化与移风易俗、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耕读传家”大讲堂、诵读国学经典、晒家风扬家风等活动,深入挖掘、梳理、阐释、展示本地“耕读文化”的丰富内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厚植文明沃土,培育文明新风。

     问题导向,宣教并重——

     “按以前的习俗办白事少则八九千,多则几万元,费神费力又费钱。”

    “现在好了,村红白理事会对服务事宜和收费标准有了明确规定,极大地减轻了村民负担,大家都非常赞成。”在瑶田镇梁坊村红白理事会办公室,村党支部书记梁海安指着墙上的村红白理事会办理流程及标准说。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白事简办,不铺张浪费,但在赡养老人,孝顺老人上,梁坊村民却从不吝啬。村民张小孝的父亲生前患有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虽然家境不丰,张小孝对待老人却很是用心,经常用三轮车拉着老父亲去医院看病治疗。老人78岁高龄过世时,按照村红白理事会的规定,虽花费不多,村民们都说张小孝是个大孝子。

    不是陋习改不了,关键是思想观念要转变。在梁坊村梁坊桥自然村,村里有老人去世时,在家的村民都会带菜带物前去义务帮忙,场面简朴又不失庄重,花费不过千余元。“我们村人均土地少,村民们都把土地视为‘命根子’,在2006年就集体修建了村组骨灰堂和公墓区。”梁坊桥自然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仇兴富说,传统殡葬不仅占用耕地、破坏生态,攀比之风也增加了村民负担,丧事新办后,省地又省钱,对每家每户都有利。

    如何让厚养薄葬、简约重情的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是一道难题,更是一场“头脑革命”。瑶田镇坚持问题导向,反躬寻觅乡土的根脉,充分发挥耕读文化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利用“书香瑶田”微信公众号、宣传栏、文化墙、村村通大喇叭、文艺演出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古今先贤”优秀事迹、“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公益广告和标语,以积分制、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多种形式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引导村民向善向上,形成老百姓自己的“土规定”“好规矩”,将本土耕读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让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风盛行,产业兴旺——

    “镇里的变化很大,风气越来越好了,村村有产业,四季有收入。”

     人勤春来早,备耕正当时。走进瑶田镇昌顺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正在育秧连体大棚内清除杂草、平整土地,为即将进行的水稻育秧做好准备。“我们育秧一条龙服务,包括种子、育秧、运秧、插秧,整个一条流程帮农户服务好。”合作社负责人张小平介绍,新建的育秧大棚设计规模3000亩,除了为本社育秧外,还接到不少周边农户的育秧订单,有效提高了水稻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

     瑶田镇地势平坦,整体呈盆状,历来以农业产业为主。近年来,该镇坚持以粮为纲,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同时,建立完善产业发展扶持长效机制和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绿色有机蔬菜、精品果业、高产油茶、苗木等富民产业。

    在梅坑村烟叶基地,村民们正趁着睛好天气移载烟苗,广袤的田野上,一条条错落有致的烟垄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春耕画卷。

    在瑶田村黑木耳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黑木耳长势喜人,村民们忙着采摘、搬运、装车,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在秀元村油菜花基地,200多亩油菜花竞相绽放,与周边村庄、青山、河流等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

    如今在瑶田,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不仅让村民富起来,也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充实起来,精神风貌不断提升。截至目前,该镇共建成文明实践中心(站)11个、乡贤馆4个,培育了专业合作社23个、家庭农场151家,现有黄栀子1万亩、高产油茶8000亩、茶叶1200亩,种植百合、甜叶菊、粉防己、黄精、温郁金等中药材1600余亩,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崇文尚德,耕读传家。从大操大办到厚养薄葬,从“娶不起”媳妇到彩礼一降再降,从农业大镇到产业强镇……在瑶田,耕读文化的发掘,移风易俗的推进,不仅为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让村庄在新时代征程上更加富有气质和内涵。“耕读文化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荡涤了基层的旧民俗,带来了新的文明风尚。我们将不断创新实践载体,让‘耕读’符号成为瑶田的重要标识,让耕读文化成为瑶田的靓丽风景线。”瑶田镇党委书记阙勇信心满满地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