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旅游 乡村振兴 查看内容

失落的芭蕉塘

2021-7-11 21:40|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1094 |原作者: 陈云鹤|来自: 隆中队公众号

摘要: 芭蕉塘距湖南隆回县城约15公里,地处320国道旁,隶属于南岳庙镇。这里既见不到芭蕉,也未发现有大的山塘,起源于何时也无从可考。但这里的人们却对芭蕉塘昔日的辉煌津津乐道:蜿蜒的320国道旁边有一座迄今740余年的 ...


    芭蕉塘距湖南隆回县城约15公里,地处320国道旁,隶属于南岳庙镇。这里既见不到芭蕉,也未发现有大的山塘,起源于何时也无从可考。

但这里的人们却对芭蕉塘昔日的辉煌津津乐道:

蜿蜒的320国道旁边有一座迄今740余年的坟墓,墓主叫罗开礼(1198-1277),江西永丰县瑶田水心村人。咸淳7年(1271年),罗开礼中进士后,被任为袁州儒学教授。但他未去上任。接着,改授武冈军教授。公元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时任右丞相的文天祥,从赣州经吉安来到永丰水心村会见罗开礼,恳请罗开礼出山抗元。当时文天祥40岁,罗开礼76岁。在文天祥的感召下,罗开礼弃任武冈军教授,倾其家资,募养义兵,追随文天祥南征北战抗元。《宋史》记载:“武冈教授罗开礼,起兵复永丰县,已而兵败被执,死于狱。天祥闻开礼死,制服哭之哀。” 文天祥亲自为其披麻戴孝,并写下《祭招抚使罗水心先生文》,流传至今。

从此,时属湖南武冈所辖的芭蕉塘成了罗开礼在担任武冈军教授期间留下的嫡传后代的发源地。如今当地罗姓虽只有数千人,但据说其后裔在重庆一地即达20万之众。

老屋院子名副其实。数百年来,罗氏后裔挤住在一起,房屋鳞次栉比。在未通公路之前,这里是湘黔古道的必经之地,每一座房子就是一家伙铺,人来熙攘,其繁华程度可想而知。即便是匆匆过客,来到这里,也要放下担子,来到井边趴下来,猛喝一顿井水,才有力气上院子后面的这一段石板陡坡,经罗子团,走山门,翻雪峰山,抵云贵川。

民国年间,这里开始采掘煤炭,以其煤炭质优通过水运而远销武汉、南京等地。从芭蕉塘挑一担煤至赧水河边,每担煤付脚力钱一升米,数十艘船停靠在河边,称重唱码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1958年沙子坪煤矿5万人集中在这里进行大会战,在田垅里竟有了露天开采,因这里地下水多,在当时没有高压电的情况下,数台30匹马力的柴油机不分昼夜地轰鸣。在全国大炼钢铁的背景下,这里又办起了炼铁厂。后来因地下水太丰富,煤矿停办,部分工人迁往斜岭煤矿和大园煤矿,只在村民住房旁留下一口出煤井在张着大口,仿佛欲说还休。炼铁厂还剩下几垛残缺的破墙,似乎还在见证着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的芙蓉山之战,芭蕉塘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成为芙蓉山战场之一。1945年4月至7月,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74军51师153团驻扎在芭蕉塘,团长王梦庚派中尉队长纪玉祥带领两名战士前往侦察敌情,返回途中与日军相遇交战,纪玉祥英勇牺牲并长眠在芭蕉塘。

村中老人们说,芭蕉塘的山虽然不高,但颇有“风姿”:10个小山包就像是10面旗帜在前面引路,后面象山如扑,狮山似奔,虎山如踞,龙山似腾。天子街,令人遐想;骑龙界,催人奋进;古岩亭,关注未来。湘黔古道旁的两株千年古柏不离不弃,依旧在为路人遮风挡雨;村中的两口知名古井不歇不息,永远在为村民无私奉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